廖信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當時我十歲了,基本的政治判斷能力雖然尚未成熟,但在大人的言談中似乎也嗅出不一樣的氣氛來。
一連串的事件,常常讓人還沒對上件事反應過來,就已發生下件事,對在國民黨統治之下已經形成既有思考模式的臺灣人來說,甚至不敢相信是真的。
很長一段時間裡,臺灣是&ldo;自由的燈塔&rdo;、&ldo;反攻的堡壘&rdo;;在蔣介石的領導下,軍民同胞都在為&ldo;反攻大陸&rdo;作準備。所以在早期的臺灣,這種信念被當做金科玉律一樣,很少有人敢質疑。
所以,這個&ldo;反攻大陸&rdo;的標語滿街貼,信封、香菸、米袋、火柴盒上,生活中處處可見。
蔣介石提出的計劃是&ldo;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rdo;。但老實說,這對臺灣本地人實在沒什麼吸引力,因為大多數的臺灣人也不知道大陸是什麼樣子的。不過當初跟著國民黨來臺灣的人,一直都以為他們很快就會回去了,不會在臺灣久留,可是沒想到,這一留就是幾十年。
幾十年過去了,政治的環境是現實的,這&ldo;反攻大陸&rdo;的口號越喊越弱,當然也越來越少被提起。有點兒腦袋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可是沒人敢明說。
最可憐的就是本來以為很快就會回去的那些人了。這些人中,屬於統治階層的人,覺得臺灣不是他們的家,自恃身份而有些優越感,跟這個地方格格不入,但還是因為身份和地位而能保有一定的既得利益。有許多人認為,&ldo;反攻大陸&rdo;一直沒人敢懷疑,就是因為他們不讓人去懷疑,利用這個信念來維持他們的統治正當性。但悽慘的就是那些中下階層的人員,這裡面有許多人是軍隊裡的中下層軍、士官,組成成分很複雜,很多人半輩子都只會打仗,有些甚至是被強拉來當兵的。當局允諾並發給他們一張&ldo;戰士授田證&rdo;,裡面詳細記載未來反攻大陸後,會給他們在什麼地方分多少畝田地耕作。
所以,幾十年來許多人是依靠&ldo;反攻大陸&rdo;這個信念活下去的,這也成為一個沒人敢挑戰的&ldo;神主牌&rdo;。所以當這一年臺灣當局承認&ldo;反攻大陸不可能&rdo;時,你就可以知道,這引起多大的震撼了。因為這個神話已經鬆動而瓦解,噹噹局說出這句話時,等於為未來許多事,開了一扇大門。
開放大陸探親
20世紀80年代後期,社會逐漸開放,就像前面說到的,外省老兵問題開始浮上檯面,而長久思鄉的煎熬開始漸漸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使威權的體制願意退讓,開放返鄉之路。
這一年(1987年)的年底,老兵赴大陸探親的新聞充滿了所有新聞媒體的版面。在新聞裡看到,大量&ldo;老芋仔&rdo;瘋狂地搶進紅十字會的辦事處申請探親,新聞也播出一群年近半百的老人擠在紅十字會的探親說明會中,操著各省的口音搶著發問,又看到許多隔了幾十年重逢相擁而泣的畫面。儘管我與他們是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人,但看了也為之動容。
有人說,要不是蔣介石帶了那麼多人來保護臺灣,臺灣老早就被共產黨給解放了。而反駁者說,你以為他們是真的來保護臺灣的嗎?他們是沒地方可去,才不得不到臺灣來的,要不是蔣介石不爭氣被趕出大陸,臺灣根本就沒這些人。但不管怎麼說,那些國民黨帶來的人裡,中下群體永遠都是犧牲最大的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