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訴說家事 (第1/2頁)
品茗悟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旺財為自己擔心的表情,董綏感到又好笑又暖心,在這樣一座破舊的道觀裡,能夠解決溫飽的前提下,有這樣一位忠實的同村兄弟陪伴,也算是一份福氣。
董綏問:“你只記得我家有錢後要給我娶媳婦,你家打算啥時候給你娶媳婦?”
旺財回道:“綏哥,我家的情況你真想不起來了嗎?”
董綏發覺搖頭會引起傷口疼痛,只好擺了擺手,道:“記不起來了!”
董綏想,既然穿越到這裡,就應該找機會回董家莊一趟,看看董綏家中父母及其他親人。
擔心到時候無法認出鄉親們,董綏想應該提前做一些鋪墊,“旺財,我真想不起來了!還是你說吧!等有一天回到董家莊,連自己的父母都認不出,會是怎樣?”
看董綏認真的樣子,旺財相信對方確實丟了一些記憶,他稍事停頓,道:“先說說我家的情況吧,阿爹阿孃在我十歲時同時得了一種病,相隔十幾天死去,他們死後,村裡的長輩商議,我由阿叔撫養,阿妹蝴蝶送到外祖父家,由舅舅撫養。阿叔家也不寬裕,阿嬸經常不給飯吃,恰好你家大伯透過一個熟人找到師父,希望師父能收你為徒,一邊種地一邊修行,你家阿孃看我可憐,央求大伯通融連我帶上,三年前,我倆一同來到玉泉觀。你15歲,我12歲。”
說到傷心處的緣故,旺財低下頭,不再繼續。
董綏感到非常意外,道:“旺財,你說的這些我真的忘了,原來你還是個苦命的孩子。三年中,我們回去過嗎?”
旺財抬起頭,看著董綏,“每年春節你都回去,我留下陪師父在這裡過年。”
董綏繼續問:“三年來,你見過小妹蝴蝶嗎?”
旺財答:“去年舅舅來道觀請師父為他村上做一場法事,我隨師父去的,你沒去。去了後見到小妹,她很好,今年13歲了,舅舅說已經給她找了婆家,明後年就嫁人!”
旺財說起小妹時,臉上笑容泛起,轉瞬間,又將笑容收起,嘆息道:“綏哥,你看我家的情況,如何能娶上媳婦?”
剎那間,又轉憂為喜,“綏哥,其實在道觀挺好,即便地裡沒有收成,我們四人也能吃上飯,道觀西邊有一間房子,存了滿滿一屋子糧食。幾年沒收成我們也餓不死。再著說,師父是個好人,幹活和背誦經書從不強迫我們。”
旺財回頭望了一眼門外,湊近董綏,低聲說:“什麼經書不經書的,能吃上飯就行,看到經書上的豎杆橫杆彎彎杆就頭疼!”
董綏暗想:就像師父說的,15歲的旺財就知道吃!想我12歲時就奔著縣裡最好的初中去,15歲考取了市一中,也是最好的高中。唉,其實,像旺財這種生在南宋、沒有理想的少年多了去啦!再說,家庭貧窮、從小所處的環境限制了他們的思維!
董綏很想知道,臨安的這位董綏對於背誦經書是什麼態度,問:“旺財,師父教我的經書,我都能背過嗎?師父教我修行的事,我全都記不起來了!”
旺財答:“論背經書,你比我用功,但不像師父那樣,全部心思都用在研習經書上,你除了能背幾段經文外,也沒學到啥本事。這下好了,砸了腦殼,你我都一樣了!師父三年的心血算是白費了!”
旺財一副幸災樂禍的神情。
難怪師父說我倆只知道吃吃吃!董綏在心裡有些同情師父,心說,像這樣的徒弟有還不如沒有!
旺財不以為然,“別看師父那麼兇,也只是表面上而已,不像村中私塾裡的教書先生,安排背的三字經、百家姓,一旦背不下來就打手板,如果師父對我們像私塾先生那樣,或許我也能背上幾段!”
董綏不解地問:“為何非要師父逼著你才學呢?”
旺財說:“像我們窮人,即便認識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