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第1/2頁)
任浩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處於這樣危險的境地中,李世民的謀臣們再也坐不住了。以李世民的妻兄長孫無忌為首,加上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日夜勸說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免得被害,但李世民還在猶豫,不知該不該行動。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突厥擾邊,太子為了削弱李世民的實力,故意向高祖推薦尉遲敬德領兵,讓齊王元吉掛帥,企圖將李世民的勢力轉在自己控制之下。這時又有小官向李世民告密,說太子和齊王計劃要乘給齊王餞行的時候殺害李世民和尉遲敬德等人,這下李世民忍無可忍,決定與房玄齡等密謀發動政變,一舉殲滅太子一黨。
於是李世民找到李淵,將太子的陰謀和盤托出,李淵在兒子的哭訴下大驚不已,告訴他第二天早些上朝,把這些事當朝奏給大臣們聽,到時自己一定會為他做主。但到了第二天,李世民害怕太子早作埋伏加害他,就搶先下手,在上朝必經之地玄武門內埋伏精兵,眼見李建成與李元吉入朝,立即將他們射殺,再派尉遲敬德入宮通知高祖。當時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都在李淵身邊,勸他說本來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先圖謀不軌,現在卻被秦王所滅,而且秦王對社稷有大功,正是民心所向,不如就讓秦王正位,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李淵沒有辦法,現在他只剩下了這一個兒子,也只能命令諸軍全部都由秦王處分。這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大獲全勝。
在玄武門之變以前,秦王世民的處境是不利的,然而玄武門之變此舉卻是不義的,李世民以不義的做法,徹底扭轉了自己不利的政治處境。玄武門之變後六天,李淵正式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且下詔說軍國庶事無論大小,全都由太子決定。到了八月間,他正式傳位給李世民,以太上皇的身份徙居大安宮,不再預聞國事。不論是自己樂意還是被迫,李淵終於擺脫了宮廷中尖銳的矛盾衝突,雖然裡麵包含著喪子之痛和大權旁落的無奈,但無論怎樣,李淵總算是迎來難得的清靜了。
高祖晚年居住在大安宮,在李世民的貞觀四年之後,大唐日漸繁華,呈現出萬邦來朝的太平景象。貞觀八年三月間,李淵出席一個宮廷宴會,看到宴會上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南越酋長馮智戴詠詩,高興得說:&ldo;華夷一家,這是自古都不曾有過的盛世景象啊!&rdo;李世民乘機向父親舉杯祝壽,歌功頌德,群臣高呼太上皇萬歲,讓高祖十分高興,這一晚的宴會直到深夜才散。但是李淵畢竟年紀大了,到了第二年的五月,他突然染上重病,臥床不起,很快在太安宮逝世,終年七十歲。他的廟號是高祖,十月間葬於獻陵。
綜觀唐高祖李淵的一生,可以說是輝煌而坎坷的。顯赫的家世使得他生來便有優越的背景,更容易觸及到權利的巔峰,但在複雜而險惡的政治環境裡,他也不得不明哲保身,以圖自強。與此同時,他又是位雄心萬丈,胸中有大丘壑的政治家,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中終成一代霸業,開三百年煌煌盛世,讓中國歷史走進了最輝煌的王朝,其功績可說是彪炳史冊。而在他的晚年,作為君主和父親雙重身份下的無奈,讓他沒有能力處理好三個優秀兒子之間的鬥爭與傾軋,以至於終成悲劇,也不是人們能夠苛求他的了。
結語
李淵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真正胸懷大志者。起兵的時候他已經年過五十歲,但依然擁有建功立業的理想與激情,多年的政界風雨增長了他的見識,也造就了他的城府。和趁亂而起的草莽英雄們相比,他具備太強大的優勢,起兵建國是他用繼續多年的經驗與激情造就的人生中最輝煌的篇章。而在建國之後,李淵的許多勝利則來源於他的經驗。對隋朝制度的熟悉和處理國事的經驗都讓他能迅速承擔起治理一個國家的責任,使處於變亂中的社會迅速恢復秩序並踏上正常發展的軌道。
世界上有許多種競爭,有的需要大張旗鼓大造聲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