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的聲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常昆開車載著我們幾人出發了。我和石軍到農貿市場下了車去辦事,常昆則帶著陳宏和方大叔去找那個販槍的人。我帶著石軍在農貿市場轉悠,瞭解當地的民風民俗,順便找了一家裁縫鋪,給我製作了一身衣服,約好第二天來取貨。
我之所以到裁縫鋪來做衣服,是因為商場裡或地攤上都沒有適合我穿的衣服,同時,我也向隊員們強調,大家都不要穿高檔衣服,要與當地普通人穿衣打扮一樣,同時,還要求大家也要一改往常把頭髮都理成小平頭的習慣,而是儘量留著長髮,鬍子也不要求大家都颳了。一句話,這段時間裡,對大家在軍容嚴整方面不做要求,而且還要求大家多學習一些當地方言,特別是對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必須有所掌握。
我與石軍就這樣在市場上東瞧瞧西瞅瞅,突然有一家茶館門兩旁掛著的一幅對聯吸引了我,只見這幅對聯的上聯是:江山憑斯搏,須知著著關勝負;下聯是:乾坤任爾行,還思步步有得失;走近這幅對聯仔細端詳,其字型更是勁秀飄逸,頗具王羲之、張旭之神韻;而這兩幅寫著對聯的牌匾斑剝的外表,顯示其經過了相當長歲月的侵蝕;在這樣一個邊境之地,能看到這樣具有歷史文化元素的物件,不由得讓我停下了腳步細細觀賞。
品味完了對聯的深遠意境,又品鑑畢對聯的書法藝術,我饒有興趣地邁步走進了這家茶館的一樓大廳。正對門設定了一個服務檯,有位五十開外的男性微笑著站在櫃檯內,凡是有進來的客人他都要點頭微笑;這個服務檯內的男子既負責售賣各種茶葉,同時又負責給點了茶水的客戶加水。大廳內擺著七八張棋桌,其中有兩臺棋桌旁圍滿了人,他們正在觀看圈內的人捉對廝殺,吵鬧聲一陣緊似一陣,不外乎是跳馬還是飛象,在中間下棋的人默然不語,圍觀的人卻是吵得不可開獎交,大廳中瀰漫著嗆人的草煙的味道。
我來到服務檯前,對這個服務員點點頭,說道:“請給我們來一壺茶。”
這位老服務員問道:“請問你們要喝哪種茶?我們這裡有九種茶,品質也不一樣,價錢也不同。”說著 ,他遞給我一個價目單。
我選擇了一款價格適中的茶品後,他就轉身給我們備茶去了。此時,我們本應該找個位置坐下等著他把茶壺送過來的,但是我抬眼又看到他身後的牆壁上也掛著一幅對聯,這幅對聯的字型與大門口的對聯完全相同,都屬於行草,每一個字都圓潤奔放,令人歎為觀止。這幅對聯的上聯是這樣寫的:已出楚河,動干戈,謀成事還需思前想後,下聯是:未跨漢界,守城池,保累卵難免固步自封。我端詳著這幅對聯,對其字裡行間蘊含著的深遂意境深有感觸,甚至覺得他這幅對聯無論是字面上的意思,還是其背後的意思,都是我當前所面臨的情境的真實寫照,好像就是專門為我寫的。
我就這樣痴痴地欣賞著對聯,內心又浮想聯翩,神態可能有點木,正好被端著茶壺過來的這位老服務員看到了,他向那幅對聯看了一眼,我也回過神來了,笑著說道:“這幅對聯真好!字好,意境好。”
這個男子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表情,說道:“這是我們家祖上的一位先人在他晚年做官時寫的。”
我一聽,吃驚道:“噢,原來是你們祖上留下的墨寶啊!那這不是文物嗎?你怎麼能掛在這裡?既不安全,也不利於儲存。”
他笑了笑:“這當然是複製品,真品我們肯定要好好儲存起來的。”
我問道:“你們家這位先人是哪個朝代的人?叫什麼名字?”
原來,他家這位先人叫闞禎兆,向來才思敏捷,清康熙三年,也就是1663年,中癸卯科經魁。康熙十一年即1672年,赴京會試未中,返鄉途中,時逢吳三桂之亂,阻於湖南三年,闞禎兆避亂異地,急盼回鄉。為避吳三桂搜求,他只得輾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