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中的守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君洛並沒有把四書五經,儒家經典奉為至高學術,但也並沒有反對人們學習。
只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對諸子百家學說都很鼓勵。
主要是因為這裡的人們兩百多年一直處在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中,與世隔絕,物產也足夠豐富,導致階層壁壘已經非常淡薄。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中生存這麼多年,否則內亂就會把他們消耗殆盡。
為了更好地生存,這裡的人們也都更傾向於實用的技能和學說,對儒家學說也並沒有像故土大明那樣變態地魔改。
朱君洛雖然對大明史並不十分精通,但在軍校時也對大明歷史略有所聞,尤其是對大明戰爭史比較熟悉。
故土大明的滅亡和階層矛盾的加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
而在這其中,清流和宦黨之爭實為地方勢力和皇權之爭。
佔據著大明帝國大量資源的兩派卻在互相傾軋,直到清流佔據朝堂卻並沒有實現他們的政治諾言,反而更加劇了對底層百姓的盤剝。
這些滿嘴仁義道德,為民請命的清流反而將魔爪伸向了勞苦的大眾。
這些熟讀四書五經的儒家弟子不惜歪曲他們的祖師爺孔聖人的學說,來為他們自己背後計程車紳集團瘋狂攫取利益。
在這種已經走偏了的儒家文化影響下,他們已經把仁義道德當成了衛生紙。
用的時候拿來給他們擦屁股,用完了就嫌棄地扔掉。
孔聖人如果在天有靈,也不知道應該是個什麼表情。
這一切的根源和長期奉行獨尊儒術的政策有著莫大的關係。
再加上相對固定的資源總量,甚至有時會因天災人禍而減少,必然會導致階層之間的矛盾加劇。
儒家學術並不是不好,而是這些人把路走歪了。
朱君洛基於這裡的現狀和故土大明滅亡的教訓,再加上有著廣袤的土地,採取了科教興國,百花齊放,實用至上的理念。
即使有一些儒學頑固派持反對意見,朱君洛也並不反感。
百花齊放嘛,自然也包括儒家。
隨著時間的發展,在百家爭鳴中,相信儒家會找到自己正確的發展方向。
隨後,民政司李景又將民政方面的近況做了說明。
現在谷內總人口十八萬九千餘人。
除去老弱,青壯年人口有十三萬六千餘人,男性七萬一千餘人,女性六萬五千餘人。
從事農業生產的佔絕大多數。有十萬餘人從事農業生產。
從事工業生產的約二萬餘人。
軍隊五千餘人。
大學學生五千餘人。
還有三千餘人從事公職,分別在各司任職。
從勞動人口結構來看,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
但現在農業生產呈現兩種不同的狀況。
在谷內,依舊是小農經濟為主,只有少部分從龍城回來的居民採用了農業協會聯合耕作。
所以,在谷內,農業生產效率相對比較低,目前還是人均兩三畝的樣子,在農閒時節會有大量閒置人員。
但在龍城,由於農業協會聯合耕作,再加上出現了土地租賃,導致農業生產效率大增。
谷外一共七十萬畝土地,只需要不到兩萬人就可以開荒耕種。
剩餘八萬多人都在谷內進行農業生產。
而谷內的土地只有十七萬畝,如果也能像龍城區域一樣全面實行聯合耕種模式的話。
谷內只需要不到一萬人就可以完成農業耕種了。
那麼剩下的七萬多人,就可以充實到工業生產中。
還有一部分可以大力發展手工業和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