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do;,歷史推進至隋朝,必須有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突破瓶頸,走向新的文明階段。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是中華帝國進入中國特色封建社會後的第一套成熟的組織結構體系,歷經秦、漢、魏、晉近六百年歷史,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社會走過了這一文明階段。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其中核心問題有三:
第一,宰相許可權太大,容易專權。三公九卿中,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形成國家領導層,九卿(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容、宗正、治粟內史、少府)形成部門領導層,再加上皇帝本人,形成1:3:9的架構,在李斯看來很合理。但丞相(大司徒)和太尉(大司馬、大將軍)一個全權掌控政府,一個全權掌控軍隊,很容易形成專權。歷代權臣都利用這兩個職位掌權,可見職位設定本身就不合理。
第二,地方長官容易形成事實獨立。中國特色封建社會不再分封擁有主權的封建領主,但行政上仍需條塊分割,委政於吏。秦分郡縣兩級,事實證明層級太少,不利於有效管理。漢朝在郡縣之上增設州一級,將全國分為十三個州。這更符合人口和國土規模的實際,沿用很長時間。但州刺史許可權太大,很容易形成割據,最後中央成了空殼。晉朝汲取教訓,但恢復分封的辦法卻是南轅北轍。如何把握地方長官許可權設定,是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課題。
第三,公民不分階級,但門閥依然強大。漢式帝國廢除分封,理論上除皇帝一人外,不應有所謂貴族存在。但事實上直到隋朝貴族還沒有完全消失,只是在逐漸式微。而南北朝大量遊牧部族把他們的貴族階級思想帶入中原,更是嚴重倒退。隋文帝本人也是襲爵而來的世家,他的朝廷中有不少鮮卑貴族,他的統治基礎更來自於漢族關隴門閥的支援。大秦帝國橫掃六合,所向無敵,卻因六國貴族的反噬,二世而亡,隋朝又該如何處理魏晉南北朝以來形成的這些門閥世族?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