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止之膺與背俞。故其輸上在背之天柱。前在膺胸之人迎。是氣海之上通於天。而下通於經水也。腦為髓之海。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故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督脈之風府。是髓海之上通於天。而下通於經水也。是十二經脈。應地之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於海。海有東西南北。而海之雲氣。上通於天。是以人之所以合天地四海也。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姚氏曰。人合天地四海。升降出入。營運無息。故得順而和者。則生利無窮。逆而不調。則敗害至矣。
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 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
不足以言。
吳氏曰。天地陰陽之道。更相和平者也。故有餘不足。皆為之逆。膻中者。宗氣之所居。上出於喉以司呼吸。故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氣息 亂。氣上逆故面赤也。氣海不足。則氣少。氣少故不足於言。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吳氏曰。衝脈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脈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至胸中而散於面板之間。是衝脈之血。充實於周身。故有餘則覺其身大。不足則覺其身小。怫然狹然。不知其為何病也。王芳侯曰血以應水。故有餘常想其大。不足則覺其為小矣。
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
姚氏曰。胃氣有餘。故腹脹滿。胃氣不足。故飢而不受穀食。
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 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姚氏曰。精液補益腦髓。而下流陰股。故髓海有餘。則足勁輕健而多力。度、骨度也。髓從骨空循度而上通於腦。故有餘。則自過其度矣。髓海不足。則精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竅者也。是以耳為之鳴。目無所見。液脫者。
骨屬屈伸不利。故脛 而懈怠安臥。
黃帝曰。餘已聞逆順。調之奈何。岐伯曰。審守其輸。而調其虛實。無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黃帝曰善。
吳氏曰。審其輸。則知其四海之通於經。而經俞之外通於氣也。調其虛實。則有餘不足自和矣。
害謂經氣之逆。復則反逆為順也。
卷四
五亂第三十四
屬性:黃帝曰。經脈十二者。別為五行。分為四時。何失而亂。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時有分。相順則治。相逆則亂。黃帝曰。何謂相順。岐伯曰。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
分為四時。四時者。春秋冬夏。其氣各異。營衛相隨。陰陽已和。清濁不相干。如是則順之而治。
黃帝曰。何謂逆而亂。岐伯曰。清氣在陰。濁氣在陽。谷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胸中。
是謂大 。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脛。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僕。( 音悶)
本經邪客篇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
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此言宗氣積於胸中。上貫心脈。同營氣行於脈中。以應呼吸漏下。五味篇曰。谷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
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此言宗氣積於胸中。上出於肺。偕衛氣行於脈外。以應呼吸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