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5頁)
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魍說�21次衝擊,斃傷敵700餘人,我方僅傷亡26人,坑道工事的優越性在這次戰鬥中初次顯現出來了。
激戰至8日,志願軍在給敵人以大量殺傷後,主動撤至黃雞山、基谷裡、白石洞、伍炭裡一線繼續防禦。這時,英聯邦第1師由於傷亡過大被迫停止進攻。經5晝夜激戰,我方斃傷敵2600餘人,敵人只前進了3公里左右。
■ 上甘嶺:坑道拖住敵人43天
我爸經常強調,坑道戰如果不得法,則是墳墓。1952年“五一”,他在志願軍第一線兵團及軍的參謀長會議上說,不要太相信坑道工事,不得法則是墳墓。坑道工事不能遍地皆是,完全坑道不符合戰術要求。他要求陣地構築必須符合戰術要求,主要發揚火力,火力交叉,互相支援,便利出擊,不要為堅固而堅固,次要才是儲存自己,作為屯兵掩蔽部。
在我爸的親自督促下,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中開始出現的坑道工事雛形,經過各部隊的改進發展,到1952年夏季,全線構成了一個以坑道為骨幹支撐的點式陣地防禦體系。坑道那裡面有吃飯的、睡覺的、養傷員的地方,有廁所,還有囤積彈藥囤積糧食的地方,簡直是另一個小天地,比民兵那個地道戰要高階多了。
這些工事,有的近抵敵軍幾十米。由於很近,我們通常把敵人佈置在前沿陣地上的鐵絲網、地雷偷偷移到自己的陣地上來,我們移過來敵人再擺,敵人擺了我們再搬。63軍189師就掘取了敵人700多個地雷來加強自己陣地的防禦。
從地道戰到坑道戰(3)
這個對付優勢裝備敵人的重要戰略措施,既保障了發起攻擊的突然性,又能在表面野戰工事被佔領的情況下,守軍仍能堅持坑道,配合預備隊實施反衝擊,大大減少了部隊的傷亡。震驚中外的上甘嶺戰役,雄辯地證明了坑道戰術的成功。
1952年10月14日,美軍發動所謂“金化攻勢”。敵人共向這裡傾瀉炮彈190多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最多的一天500多枚,山頂上土石打松一米多深。最後,美軍只佔領了志願軍兩個班的前沿陣地。
我爸算過賬,上甘嶺戰鬥,美軍打的炮彈,最多的一天是15萬發,值300萬美金。他說,美國士兵最怕死,經常用炮來壯膽子,他們神經質地亂七八糟地胡放一氣,而我們與他們不同,使用炮火都是集中打擊,從來不會吃虧。就是在這樣密集的炮火攻擊下,咱們用坑道戰,消耗敵人很長時間(43天)。
有時候,敵人用小部隊封鎖我們的坑道口,可是我們坑道口多,這邊出來架上槍一通打,就把他們打跑了。什麼扔毒氣啊,用炸藥炸你啊,什麼招兒都使遍了,戰士們都有辦法對付。很短時間內,美國人就沒辦法了,打不動了。有了這個基礎,才能把上甘嶺守住。
■ 父親坑道戰來自工兵使用經驗
上甘嶺打的是坑道戰。我爸在這方面有歷史教訓。解放戰爭時,在山西打閻老西,他的一個營被打掉了,就是因為沒有注意工兵作業,指揮員選擇地形有點問題。
當時我爸把團長政委叫來,我爸還沒說話,他們就請求處分了。我爸把全部營以上幹部集合起來,到剛打過的戰場上去。
我爸說,“你們看,全連的隊形還是擺得好好的,連長死在連長的位置上,指導員死在指導員的位置上,衛生員死在搶救傷員的過程中,司號員還做著吹號的姿勢。有一個頭朝後的沒有?”
“沒有!”大家沉痛地回答。
我爸惋惜地說,“這麼好的部隊,指揮員稍一疏忽,就造成這麼大的損失,知罪嗎?”
“知罪!”
我爸又轉頭問指揮員、營長:“你怕不怕死?”
“不怕!”營長斬釘截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