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老子,約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公元前471年(一說卒於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時期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他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老子的傳世作品《道德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對中國乃至世界哲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人物生平
1、出生苦縣
老子大約於周靈王元年(魯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於楚國(一說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裡。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即李耳,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然而,由於文獻記載的差異,古今學者對老子籍貫的看法並不一致,主要有楚國、陳國、宋國三種說法。
老子的父親老佐是宋國的司馬,因楚國攻宋時在守彭城督戰中被暗箭射中不幸身亡。老佐眷屬在逃難過程中,老夫人於陳國相邑早產下一子,即老子。老子因體弱頭大,眉寬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且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又因江淮間人們把“貓”喚作“狸兒”,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兒”便傳為了大名“李耳”。
2、效力周室
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員)。在被推薦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曾跟隨常樅(商容)學習知識。在守藏室任職期間,老子博覽群書,積累了豐富的學識。
然而,周景王十年(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權貴排擠,被甘簡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職,出遊魯國。在魯國巷黨主持友人葬禮時,孔子前來助葬,時孔子17歲,向老子問禮。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又被甘平公召回,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魯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歲的孔子適周觀光,再次拜訪老子。老子以深邃的思想和廣博的學識給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敬王四年(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攜至楚國,老子再次被罷免守藏室史一職,回故里居住。後來,老子去往秦國,但確切年代不詳。
3、著書出關
大約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日益衰敗,決定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雲遊四方。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敬佩老子的學識和品德,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但當得知老子要出關雲遊時,尹喜又覺得很可惜,便設法留住老子,請求他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在函谷關住了幾天,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即後來傳世的《道德經》。然後,老子騎著大青牛離開了函谷關,相傳歸隱修煉於景室山(後更名為“老君山”)。
4、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一說卒於公元前470年)。《莊子·養生主》中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的記載。胡適則認為老子至多活了九十多歲。
在後世,老子被不斷加封。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又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主要影響
老子的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他的《道德經》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