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華夏族,楚國宛(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人。他是春秋末期越國大夫,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濟學家。范蠡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遠見卓識,幫助越王勾踐復國滅吳,成就霸業。功成名就後,他急流勇退,三次經商成鉅富,又三次散盡家財,被後人尊稱為“商聖”。范蠡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智慧、勇氣和淡泊名利的精神為後世所敬仰。
二、人物生平
1、早年生活與投奔越國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於宛地(今河南淅川縣寺灣鎮)三戶邑,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文武雙全。他師從於計然,學習治國理政、兵法謀略等知識。公元前516年,楚國宛令文種與范蠡相識,兩人相交甚深。由於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的現狀,他們決定一起投奔越國。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種入越,開始了他們在越國的政治生涯。
2、輔佐勾踐,興越滅吳
公元前493年,勾踐得知吳王夫差準備報復越國,決定先發制人攻打吳國。然而范蠡勸阻勾踐未果,結果越軍在夫椒大敗。勾踐率殘軍退守會稽山,被吳軍包圍。在會稽山兵敗後,勾踐開始重視並重用范蠡和文種等人。范蠡建議勾踐向吳王獻上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求和,若吳王不接受則親自前往吳國侍奉他。勾踐同意並派文種前往吳國求和。公元前493年,勾踐、范蠡君臣入吳為奴三年。
三年後歸國,范蠡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開始實施復仇計劃。他們鼓勵農耕、積穀備荒、安撫民心、訓練軍隊,同時採用美人計等策略消磨吳王夫差的意志。經過數年的精心準備與數次征伐,公元前473年越國終於滅亡吳國夫差自盡勾踐實現了復國大夢。這一歷程中范蠡展現出了卓越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3、功成身退與經商致富
公元前468年越王實現霸業後范蠡選擇功成身退。他認為在盛名之下難以長久安身且勾踐這個人可以共患難卻難以共享安樂。於是他寫了一封信向勾踐辭行並帶著細軟的貴重財寶與親信門客乘舟渡海而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勾踐將會稽山作為范蠡的封地以表彰他的功績。
離開越國後范蠡輾轉來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在海邊結廬而居。他戮力耕作兼營副業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齊國人賞識他的賢明能幹便請他出任齊國的相國。然而范蠡認為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之兆於是三年後便歸還了相印散盡家財給知交和老鄉再次急流勇退。
之後范蠡第三次遷徙至宋國陶邑(今菏澤市定陶區南)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他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便經商積資成鉅富遂自號陶朱公。在陶邑期間他繼續秉持道德經商、農商俱利、隨時以行、積貯之理等經商思想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就。
4、晚年生活與壽終正寢
晚年的范蠡在陶邑過著平靜而富足的生活。他繼續經商致富但也不忘回饋社會多次散盡家財救濟貧民。他的淡泊名利和廣散錢財的行為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智慧、勇氣和淡泊名利的精神為後世所敬仰。
三、主要影響
1、政治貢獻
范蠡在越國政治舞臺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輔佐勾踐復國滅吳為越國的繁榮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提出的興越滅吳九術等策略為越國的復仇之路指明瞭方向。同時他還注重農耕、積穀備荒、安撫民心等內政建設為越國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軍事思想
范蠡的軍事思想深邃而實用。他主張“持盈者與天定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