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元順帝至正三年 (第2/3頁)
愛吃排骨雞翅的葉神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看他的胞弟有個叫張士德張士信的,好像還真有可能是同一個人呢,不會那麼巧合吧?不過即使他起義造反那也應該是十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李行素又一次仔細地翻閱起了另外兩封信,他發現,這兩封信的內容竟大體相似,彷彿都在訴說著同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遲遲沒有收到回信,寫信之人心中急切,便多次來信詢問。也有可能是其正在全身心地跟著師父練功,實在難以脫身,只能透過一封又一封的信件來傳達自己的關切,然而,結果卻始終是石沉大海,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最後那封信,也就是今年二月份的那封,上面清楚地寫著,如果依舊收不到回信,而他又實在放心不下的話,就會派遣自己的弟弟張士信前來探望。
李行素暗自思忖著,倘若與自己原本記憶中的日期相符的話,那麼現在已然是農曆六月份了。就算把來回信件在路上耽誤的時間都考慮進去,說不定張士信這幾日就會很快到來。
李行素想到自己的身體竟然變成了一個僅僅三歲的幼小孩童!他的心中頓時湧起了無比的困惑與苦惱,因為此刻的他幾乎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他呆呆地站在那裡,眼神中滿是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又能夠做些什麼,腦海中一片茫然,就如同被一團迷霧所籠罩。一個擁有著十七歲心智的人,卻被困在了這樣幼小的身軀裡面,這實在是太過痛苦、太過無奈了。
在別人的眼中,他僅僅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子。他需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獨自玩耍,儘量不給大人增添麻煩,如此這般,便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尤其是對於他的姑姑來說,她每日忙碌,根本不可能將太多的精力放置在李行素這個小孩子身上。畢竟他年紀尚小,什麼活兒也幹不了,而且家裡的經濟條件也著實有限,根本沒有錢供他去上學。
李行素的兩個表哥比他大兩歲多,整天在街上像脫韁的野馬一般亂跑。這其中,一方面是因為大人們覺得孩子們年紀還小,無需承擔太多的責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家裡確實貧困,無法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育條件。這對目不識丁的農民夫婦,他們沒有高遠的眼界和見識,更別提送孩子去讀書這種在他們看來近乎奢侈的想法了。就算他們內心有這樣的願望,以他們的現狀,也是難以實現的。
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李行素感到深深的無奈與無力。然而,他也很快意識到,要改變目前的這種狀況,唯有依靠自己。雖然身體變小了,但他的智慧和決心依然頑強地存在著。或許,他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做起,慢慢地去適應這個全新的身份,並且尋找機會,努力展現出自己真正的能力。
隨後,他輕輕地開啟書信旁邊的那隻紅木盒子,只見裡面靜靜地躺著三本嶄新的線裝書,分別是《楞嚴經》、《金剛經》、《心經》。
他只是看了一眼,便知道這些都是佛經。
在這百般無聊的時刻,他覺得實在是閒得無事可做,看看這些經書也算是聊勝於無吧,於是,他把其他的經書都緩緩放了回去,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金剛經》拿了出來,接著便坐到床上,輕輕地翻開了經書的第一頁,開始認真地閱讀起來。
《金剛經》內部第一頁的扉頁上,清晰地寫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八個大字,看來這就是《金剛經》的全稱。
隨後他翻開第二頁,上面寫著:“第一品法會因由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李行素看完這一段後,只覺這部佛經的語句晦澀難懂,完全不明白這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他的理解中,似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