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檸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隨即便整理著衣裳,略有些急匆匆的往殿外走去。
待走到凝合殿門外時,趙欽神秘的往左右看了看,小聲對朱拱之說道。
“你上次說的那什麼房中術真的假的?”
“小的怎敢誆騙陛下。”
“行,回頭具體給我說說。”
“是,官家。”
趙欽這才又繼續往垂拱殿走去,走著走著又忽然扭頭看向朱拱之。
“這事,只能咱倆知道。”
朱拱之笑著回道。
“遵旨,陛下。”
雖說身體略微的感到有些疲憊,但是趙欽感覺精神上卻非常的神清氣爽。
不多時,趙欽便來到了垂拱殿內,此時,眾臣都已經在殿內候著了。
大宋時期的早朝,皇帝還是很累的。
明清時期,皇帝上朝只需要在大事上作決斷即可,其他的一些雜事,都有各個分管的大臣拿主意,皇帝只要聽聽,負責監管就行。
但是宋朝的皇帝可沒這麼舒服,他們什麼都要管。
所以趙欽上朝時,朝堂上主要討論的內容就是,什麼哪裡要搞個民生工程建設,哪個地方大旱需要賑災,哪裡需要撥款了,等等等等。
光是這些基礎民生的問題,往往都能討論個兩三個時辰,甚至有時候到中午了都還沒討論完。
這些事情,本身也並不是小事情,不討論肯定也不行。
所以整個上朝的過程可謂是又長又無聊。
更何況近日還有關於學者治習《春秋》這樣文人眼中的“大事件”。
其實這些說到底,還是宋朝自太祖皇帝以來,遺留下來的制度問題,北宋皇帝不肯大權旁落,所以只得事必躬親。
所有的事,也不是先讓分管的大臣們在上朝之前就提前討論好,然後早朝時再直接彙報。
而是在早朝時才讓大臣把問題提出來,在朝堂之上討論,最後再由皇帝定奪。
此舉雖然使得皇權確實是集中了,可皇帝也差不多快累死了。
也因為這些原因,趙欽不止一次的在心中想過,早晚要把這個制度改一改,明清那個形式就挺好的。
等到這些瑣碎的事情,都討論的差不多了,也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時辰,百官這才終於肯放趙欽離開。
待回到文德殿內,還沒有歇息片刻,何慄又來了。
“官家。”
何慄參拜道。
“何卿免禮,坐下說話。”
何慄拜謝之後,在一旁坐定。
“官家,上次您讓臣整理京城之中所有的官員名冊,臣已經整理出來了。”
說罷,何慄從隨身所攜帶的一個小行囊中抽出一本厚厚的冊子來。
朱拱之接過後,恭敬地放在了趙欽面前。
“何卿果然是掌管內政的一把好手,這才多久,就已經將官員名冊整理完成了。”
“官家謬讚,臣愧不敢當。”
趙欽一邊笑著,一邊伸手拿過面前的名冊。
名冊裡面的內容很詳細。
哪個官員,現任何職,在何處任職,籍貫是何地,還有一路升遷的過程,都寫的很清楚明白。
趙欽讚許的點了點頭,這就是趙欽為何讓何慄入政事堂的原因所在,搞內政,何慄穩得很,只要不讓他碰軍政就行。
可看著看著,趙欽便笑不出來了,因為再往後,有很多地方只寫有官員姓名和官員職位,卻沒有在何處任職和升遷的過程。
而且越往後翻,這種現象就越多。
趙欽沉著臉,把手中冊子放下,指了指那些空缺的地方。
“何卿,能否給朕說說這些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