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第1/2頁)
[日] 小野俊太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於和原版不同的最大變更點,就是哥吉拉被改名為「巨物(gigantis)」。所以在美國版的片名上,你只能看到「巨物火焰怪獸(gigantis, the fire onster)」。由於這樣的改變等於是和第一代的哥吉拉切割關係,也想表明本作不是《哥吉拉》的續集,也真的有許多美國人以為那不是哥吉拉電影。而且《哥吉拉的逆襲》中還把第一代哥吉拉稱為「有如巨物一樣大的怪獸」。這個引用自「巨大」(gigantic)的名稱,結果讓它和「神」、「王」沾不上邊。
美國版在一開始用氫彈試爆的畫面帶出威脅,而且還有發射火箭探勘宇宙的場面。雖然這樣安排和會聯想起核彈的恐怖,不過畫面會突然轉到日本農業、漁業的場景,然後介紹大阪。這不但和原版的月岡觀察魚群的氣氛相當不同,而且美國版還用其他音樂取代佐藤勝的配樂。此外,整個劇情發展則是靠月岡的描述來進行,所以關於小林的綽號「新郎」等等和情人間的關係也都被刪除了。
為了要讓美國觀眾容易接受日本的怪獸電影,因此選擇使用詳細說明的旁白方式。像《怪獸王哥吉拉》也是靠史提夫&iddot;馬丁的旁自來推動劇情的發展。或者像美國版《大怪獸巴朗》插入的畫面,就是美國軍官將自己的經歷口訴給秘書記錄。總之,只要採取「美國人的異境見聞錄」這種模式,就能完成日本怪獸電影的美國化。不過,美國版《哥吉拉的逆襲》為了省成本連新的美國人角色都沒有登場,從頭到尾只靠月岡這個日本人說明劇情。
另一個特別的更動,就是山根博士回憶哥吉拉襲擊東京時,畫面匯入的是全新拍攝的場景。那時使用的片段包括了世界第一部 彩色恐龍電影《未知地帶》(unknown island,一九四八)的恐龍畫面剪進去,以此作為說明「巨物」和恐龍時代間的關係。日本版的劇情中,山根博士在會議上放映上次哥吉拉破壞東京的影片,當時該影片並沒有聲音。其實這是劇情中的效果,不過美國版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在這段無聲片中插入了山根博士的解說。這些都是為了撇清《怪獸王哥吉拉》和本片之間的關聯性,而讓觀眾能單獨欣賞本片的手法。
香山滋在《哥吉拉》和《哥吉拉的逆襲》之後便不再擔任哥吉拉的原作,一方面是出於對哥吉拉的憐愛,一方面是苦惱於「明明是核武象徵,觀眾卻不帶畏懼地接受」這件事。他斷言如果自己再繼續寫下去的話「今後只可能轉生為意義全然不同的哥吉拉,此外絕不可能再以別的模樣降臨」(《哥吉拉》懺悔)。在這個意義上,後來的哥吉拉發展確實一如香山的預測。
《哥吉拉》(一九八四年版)
開啟平成系列的一九八四年《哥吉拉》是系列第十六部 作品,也是紀念哥吉拉三十週年的重開作。導演為橋本幸治,特攝監製為中野昭慶。但這部作品其實是在昭和五十九年上映,續篇《哥吉拉對畢奧蘭蒂》才是在一九八九年(平成元年)製作,並讓第三代哥吉拉大顯身手,其後的一連串續集才被稱為「平成哥吉拉系列」。正確來說這部作品依舊是昭和年代的作品,為了與最初《哥吉拉》做區別,在本節將會稱為《哥吉拉(一九八四年版)》。一九八四年以科幻作品而言,正是喬治&iddot;&iddot;歐威爾(注20)描寫極權主義恐怖的小說《一九八四》中精神苦痛的年代,而《哥吉拉(一九八四年版)》也合乎這種描寫冷戰體制下人類擔憂滅亡的模式。
《哥吉拉(一九八四年版)》的一大重點,就是第三代哥吉拉和元祖哥吉拉一樣在片中獨挑大樑。這部片放棄了《哥吉拉的逆襲》以來,昭和系列的哥吉拉與其他怪獸共同登場的慣例,修改了哥吉拉作為人類夥伴的立場,凸顯出怪獸與人類的對決來重新開始。電影預告描述為「核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