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2頁)
[韓]具滋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時的新聞媒介,除了按著慣例報導各個企業的經營成果以外,有時也報導一些有關比較各企業形象的資料。對樂喜金星的優缺點的報導也很準確。不過,優點也好,缺點也罷,與我所指望的企業形象相差甚遠。當然不應該也不可能人為地改變一個企業的形象,因為它是在長時間裡自然形成的。
此時,輿論界和整個社會,對企業所關注的已經不是業績、規模等有形的價值,而是企業的形象、文化、對社會的貢獻等無形的價值,特別是在面臨就業的優秀人才的擇業標準中,企業的形象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於是,我拿定主意,要藉此機會正確掌握我們的這些情況,為改善我們的形象而努力。
作為第一步,找了一個社會調查輿論機關,委託他們以一般群眾、大學生、輿論界的領袖為物件,進行一次關於「樂喜金星集團形象」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對我們的企業表示好感的比例還算很高。但它的知名度在大企業中只達到中等水平,一句話,結果令人大為失望。
兩個月之後,某一頗有名聲的大學經營研究所,公佈了以樂喜金星集團在職職工為物件進行的「關於樂喜金星集團企業文化的研究」的結果。
我知道很多人都認為樂喜金星是個保守的、權威主義極強的企業集團。因此,我想這一次調查結果,很可能也超不出這個範圍,但我希望對其原因能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分析。然而出乎意料,我從調查結果中驚奇地發現,企業職工們的一種極其矛盾的意識。
答卷者的57·8認為樂喜金星是個保守的與人為善的企業;而只有1·8才認為是個上進的企業。更加令人驚奇的是,在自稱是來公司之前已經大量掌握了關於我們企業的資訊的人中間,仍然有66的人認為樂喜金星是個保守的或者與人為善的企業,僅有1·8的人才認為是個上進的企業。明知不是上進的企業,自己卻又自願到這個企業工作,反過來以可以證明,自己就不是一個上進的人。
這使人百思而不解。或許他們胸懷義不容辭的使命感,想冒著以卵擊石的風險來改變我們這個企業的保守性吧。不然怎能把自己年輕的一生寄託在一個不求上進的企業上呢!一個企業具有這樣的形象,固然是件可悲的事,然而我覺得這些職工的意識更加可悲。
使人難以理解的事還不止是這些。認為現在自己所屬的公司的個「很舒服的公司」的人,比認為是個「內部競爭激烈的公司」的人,佔更大的比例。但是,80的人卻希望寧肯再艱苦一些,也願意使公司變成競爭激烈的公司。
我從這個最後一項答卷中得到一點自慰。但是,作為樂喜金星的最高經營者,我深感內疚和責任的重大。
於是我對另一項調查結果——每年讓我感到似乎得到桂冠一樣高興的調查結果——不得不提出一些懷疑。
選擇樂喜金星的真正理由
每年一到就業季節,一些專登就業資訊的期刊就以大學應屆畢業生為物件進行以「你喜歡哪個公司?」為題目的專題調查。我記得每當這個時候,除了一兩個國營企業,樂喜金星一直列在第一、二位。但是,前兩個調查結果給我很大衝擊,使我不能不重新考慮一下,樂喜金星的這種吸引力,同前面兩個調查結果有什麼聯絡。
一個企業年年需要輸入新鮮血液。富有挑戰性和上進心的年輕人,是對老職工的促進力量,是調節企業新陳代謝、增強企業的活力、使老企業獲得新生的主要因素。所以,有多少有魄力的年輕人願意進你的公司,對這個公司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聽說組織氣氛富有人情味。」
「我喜歡這個企業,因為人際關係非常和氣。」
「我聽說在這個企業裡工作很舒服。」
「據我所知,除非自己不願幹,公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