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召穆公,姬姓召氏,名虎,召邑(今陝西省岐山縣)人,是召幽伯之子,召公奭的次子後代。在周厲王暴虐無道的時期,召穆公多次勸諫未果,最終引發了國人暴動。在周厲王逃離後,召穆公藏匿並保護了太子靜,避免了王室的血脈斷絕。周厲王死後,太子靜即位為周宣王,召穆公與周定公共同輔佐周宣王,史稱“周召共和”。在宣王中興的過程中,召穆公率軍征伐淮夷,開闢疆土,與方叔並稱為“方召”,成為宣王中興的中流砥柱。
二、人物生平
1、反對苛稅
周厲王時期,西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危機。周厲王奢侈荒淫,為了維持其奢靡的生活,決定增加賦稅。他下令對許多物產徵收“專利”稅,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平民百姓,只要從事採藥、採礦、冶煉、砍柴、放牧、捕魚蝦、射鳥獸等活動,都必須納稅。甚至喝井水、過城門也要納稅。這種苛稅政策使得百姓生活日益困苦,民怨沸騰。
召穆公作為忠臣,對周厲王的苛稅政策深感憂慮。他認為這種政策會加劇社會矛盾,引發動亂。於是,他寫了《大雅·民勞》一詩,勸諫周厲王減輕賦稅,愛護百姓。但周厲王不聽,依舊施行苛稅政策。
2、殷鑑不遠
在苛稅政策的重壓下,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他們唱起了歌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形勢日益危急,召穆公再次勸告周厲王廢除苛稅政策,但周厲王仍然不聽。
召穆公深感憂慮,於是寫了《大雅·蕩》一詩,假託周文王慨嘆殷紂王無道之詞,勸諫周厲王。他透過回顧殷商滅亡的歷史教訓,告誡周厲王要吸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但周厲王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找來巫師監視敢於指責自己的人,一經告密就橫加殺戮。國人都不敢隨便說話了,路上相見只能以目示意。
3、反對止謗
周厲王對召穆公的勸諫置若罔聞,反而得意洋洋地告訴召穆公說他能制止毀謗了。召穆公聽後非常擔憂,他勸告周厲王說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還嚴重,後果不堪設想。他建議周厲王應該開導百姓讓他們暢所欲言,這樣國家的政事才能得以實行而不違背常理。但周厲王依然不聽召穆公的勸諫,繼續實行暴政。
4、藏匿太子
周厲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2年),國人因不滿周厲王的暴政,發動暴動圍攻王宮。周厲王逃離鎬京逃到彘國(今山西霍州)。國人攻進王宮沒有找到周厲王,轉而尋找太子靜。召穆公將太子靜藏了起來,並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太子靜出外應對眾人,使太子靜得以脫離危難。
5、共和行政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在國人暴動平息後,召穆公與周定公共同執掌國政,號曰“共和”。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共和行政期間,召穆公與周定公共同處理國家大事,穩定了周朝的政治局勢,為後來的宣王中興奠定了基礎。
6、擁立宣王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厲王死於彘國。太子靜已經在召穆公的家中長大成人。召穆公、周定公於是共同擁立太子靜繼位,即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後,召穆公繼續輔佐他治理國家,為西周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7、征伐淮夷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4年),方叔伐楚大獲全勝,迫使楚國臣服。在此基礎上,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3年),召穆公率師伐淮夷。他率領大軍從江漢地區出發,東征淮夷,斬殺諸多敵人,大破淮夷軍眾。他分軍搜討,西起息、蔡之地,東到大海之濱,北起徐國之地,南至長江岸邊,遂廓定江淮地區。所過之地,淮夷盡皆被征服,其降者不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