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訓誡會牢牢把女性束縛在軟弱又狹隘的客體地位,男性的天地卻更加寬廣。對他們來說,只要爬得夠高,女性就是他們理應獲得的戰利品,女性是一種可以被掠奪和佔有的資源, 這種「社會共識」讓我覺得很噁心。】
【加上現在我越來越覺得, 愛情其實就是一種父權制宗教。它被無限拔高, 被神聖化, 女性對於愛情的追求成了某種必行的朝聖之旅,批評愛情成了瀆神。
【這種被神聖化的力量是整個父權社會對女性的pua, 在打壓和貶低中迫使她們無條件地交出一切以證明信仰和虔誠。但男性的信仰不是愛情, 是力量, 所以他們可以脫離它的控制, 愛情這條鎖鏈一頭套在女人的脖子上,一頭抓在男人手中,異性戀愛情只是父權操控女性的手段而已。】
蘇迢迢不知不覺就絮絮叨叨說了很多,等反應過來自己在微信上發給她綠油油的一大片文字後, 也有些不好意思。
對面過了一會兒回覆:
【那你相信親情嗎?】
蘇迢迢沉默了一會兒,回答:
【一定程度上,它也可以被抽象成某種宗教意識形態吧……不論是子對父的「孝道」還是父對子的「責任」,都只是社會為家庭這個單位植入的一套意識形態】
對面收到否定的答案,並不意外,只是緊接著又問:
【那友情呢?】
蘇迢迢再次沉默,最後回答:
【我相信】
馬佳和頌以前最擅長的位置是三辯,這會兒的談話也不知不覺進入了質詢的節奏,追問道:
【你有想過為什麼嗎?】
幾秒後,蘇迢迢回答:
【因為這種關係模式中,沒有權力的介入】
反觀其他兩種模式,不論是長對幼還是男對女,都存在著掌握更多權力或者力量的一方。只有友情不同,它不來自血緣、不來自父權與父權的利益結合,完全在雙方平等且自願的基礎上締造。人們自主地尋覓一段關係、進入一段關係,願意對一個原本陌生的人報以善意和關懷,這才是真正自然、健康的情感。
馬佳和頌收到這個答案,有些欣慰,順勢問她:
【所以如果一段兩性關係中沒有權力的介入,我們拋開大環境不談,僅僅在個體層面上作判斷,你覺得這段關係中的情感是值得相信的嗎?】
蘇迢迢想了想,回答:
【或許值得相信,但很困難,我們很難剔除環境的影響】
話題轉了一圈又繞了回去,馬佳和頌頓了頓,用她們已經達成的共識反問:
【那你覺得環境對友情有影響嗎?階級、財富、受教育程度……這些因素對友情有影響嗎?】
蘇迢迢被問這麼一問,一時語塞,發現自己面對這場質詢已經接不下去,她前面認了太多東西。
最後只能輕嘆一聲:【影響不是絕對的,個體確實可以透過努力去消除甚至扭轉這種影響】
她是典型的辯手思維,說出的話已經跨了好幾層邏輯推導,直接得出對面想要的結論。
只是發完這句,她忍不住追問:
【所以學姐,你現在消除這種影響了嗎?】
馬佳和頌聞言,彎起唇角,回答:
【我覺得物件很重要,你必須要找到一個能夠和你一起努力消除影響的人,如果物件不行,那麼這段關係註定會走向失敗。】
【而我現在的伴侶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他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對女性主義也有很深入的瞭解。雖然我和他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但到目前為止,我在這段關係中所得到的都是正向的情緒價值,投入和產出成正比,情感需要都能夠即時滿足,每天都覺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