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郭村位於五蓮縣洪凝街道辦事處北6公里處,村處地勢平坦,聚落呈方形。東臨東郭村,西至洪凝河,南靠郭村店子,北接高澤街道西樓村。
宋末丁姓立村。明初趙姓自江蘇海州遷入,以姓氏和位於崑山侯國故址旁,取名丁家郭村。後以趙姓居多改名趙家郭村。因位於東郭村西側,2011年,更名為西郭村。
該村坐落於漢代崑山侯國古城遺址之處。古城遺址位於五蓮縣城北部,趙家郭村東北,西樓以東。故城遺址佔地面積為2.5平方公里,西靠洪凝河和原平日公路,東至東郭村嶺根,南至大郭村,北至高澤河。
據《五蓮縣文物志》載:遺址東西長約420米,南北寬約230米,面積約為平方米。文化層深2~3米。斷崖處可見文化堆積,暴露的有灰坑、墓葬、人骨等。採集的標本有:罐、缸、碗、盆、瓦當殘陶片及石器等。為漢代故城遺址,包含有戰國時期遺存。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崑山縣,漢侯國,後漢省。故城在今山東省諸城縣西南60裡,崑山西7裡。隋時崑山縣。”1979年4月11日,被五蓮縣公佈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了文物保護標誌碑。
據考證,崑山以西3.5公里,是漢代崑山侯國古城址。《前漢書·地理志》載:“崑山(縣)是琅郡51縣之一,為侯國。”清光緒《日照縣誌》記載:漢元帝(公元前48年)封城陽荒王子光為崑山侯。”
據史載,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分封劉姓子孫為王侯。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立“高祖長庶男”劉肥為齊悼惠王,“食七十城”(《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後封劉肥次子劉章為城陽(莒城)王。
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五世城陽惠王劉武傳位給子劉順,為六世城陽荒王(《前漢書·諸侯王表》)。城陽荒王劉順,有子15個,於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3月丁巳,封第九子劉光為崑山侯,建崑山侯國,屬琅玡郡,以其境有崑山而得名。到劉光之子時,“侯儀嗣免”(《前漢書·王子侯表》)。
公元9年,王莽新朝時為崑山縣。公元25年,光武中興,東漢廢崑山縣,改置西海縣(日照縣),屬琅琊國。而崑山侯國的都城就在“崑山西七里”處,據專家考證,故治在五蓮縣城北部的西郭村北。
崑山侯國,在歷史長河中是短暫的但在建造時卻是大興土木,建王府,通大街,構築城池,城牆高壘,內建城堞,城門前造吊橋,四門外皆建甕城,建造規模較大。
考古部門在其遺址範圍內出土漢代的磚、瓦片、三稜箭頭、銅錢、石碑、玉環、古水井、銅劍、鐵鏈、人頭骨等文物。
1958年民眾在此地深翻地時,發現東北西南走向的石道一條和大方磚砌成的房基多處,可見當時既有通衢大道,也有高大宏偉的建築,當時的崑山縣城比較繁華。
據勘察,城西有廟宇一座,傳說當時香火很盛旺。城東距崑山不遠有一座大墳墓,當地人稱王墓陵,曾有石獅、石羊等墓葬品。
崑山侯國四門外皆建甕城。甕城是附屬城池,是屯兵練兵及增強防禦能力的地方,一旦戰事爆發,兵上城堞關閉城門,嚴陣以待。
考證發現的崑山侯國甕城是城西門外之城,在郭村店子村西北,現存遺址有甕城崖,即古城牆原基,城子頂,即城牆最高殘存處。
甕城原址面積約0.5平方公里,由此可見甕城之規模。近年來在這裡建了座磚瓦廠,挖土時挖出了古水井,銅劍、鐵鏈、瓦片、人頭骨等文物。
如今平日公路經過此地,為保護文物古蹟,甕城崖已禁止挖土。崑山古城以東有王墓陵,傳為荒王墓,周圍出土有石獅、石羊、陶器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