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第1/2頁)
劉文濤/柯春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艾森豪在他的回憶錄《遠徵歐陸》一書中曾這樣描寫巴頓:&ldo;我很熟悉他,他喜歡以新奇的發言語驚四座。很多自以為瞭解他的人從來沒有看透過那層他一直小心地用來掩蓋自己而顯得引人注目的外殼。他本質上是個精明強幹的軍事領袖,一貫得到部屬的愛戴。從早年起,他的壯志便是成為一個成功的指揮官,因此他個斷地閱讀軍事史,他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都是過去時代的偉大將領,他所表露的一切奇習怪癖都是他自己有意形成的。例如,他故意裝出某種姿態,好像自己是軍隊中心腸最硬的人,但實際上他心腸柔軟,尤其是關係到私人朋友的時候,這還可能是他的一個致命弱點。&rdo;英美雙方把&ldo;人炬&rdo;計劃的登陸地點選定在北非法屬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這是有所考慮的。美國統帥部認為,這次行動至少有以下兒點意義:第一,可以把法屬北非作為大規模參戰的實驗場。美國軍隊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但缺乏實戰經驗,這是其致命弱點。北非法軍的戰鬥力不強,而且他們中間存在著強烈的反德意識,如果把工作做好,或許不會遭到強烈抵抗。美軍從這次行動中既可以獲得預期的戰果,又可以獲得實戰經驗,為下一步更大規模的戰役做好準備。第二,容易在軍事上達成突然性、對利比亞的德意軍隊形成迂迴之勢,力而後在北非發動的攻勢建立可靠的基地,並以此支援蘇軍。希特勒絕不會想到美英軍隊會在法屬北非登陸,他估計美英軍隊的登陸點應在埃及或利比亞等地,因為其目的無非是支援處在危急之中的埃及。所以這次行動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當然,英國的反間諜機構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第三,爭取駐北非的法軍參加同盟國對法西斯的戰爭,以擴大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實力,並對法國國內局勢產生積極的影響。但鑑於北非法軍的反英情緒較強烈,他們仍奉貝噹噹局為合法政府,因此,這次盟軍作戰應打著美軍的旗號,同時對流亡在倫敦的戴高樂將軍也嚴守機密。
在登陸的具體地點問題上,英美雙方產生了意見分歧。英方主張部隊應全部在地中海沿岸登陸,迅速搶佔突尼西亞。否則的話,如果突尼西亞被軸心國佔領,就會使&ldo;火炬&rdo;計劃受挫。而美方則堅持:除了在地中海沿岸登陸外,還應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卡薩布蘭卡一帶登陸。美方的主張主要基於兩點考慮:第一卡薩布蘭卡是通往奧蘭、阿爾及爾並直達突尼西亞的鐵路線的終點,這條鐵路雖陳舊不堪,運輸量有限,但一旦德軍截斷了直布羅陀海峽運輸線,它將會成為盟軍的又一生命線,既能保障戰爭補給,又能保留一條暢通的退路。第二,卡薩布蘭卡登陸將會穩定摩洛哥部落民族的情緒,防止貝當政府利用他們反對盟軍,也能阻止西班牙以此為借日參戰。當然,美方人員也看到,大西洋洶湧的彼濤將會給登陸行動造成巨大困難。但他們相信:英勇的海軍部隊是能夠完成這一任務的。
經過討論,雙方最後達成一致,決定分三路在法屬北非登陸。由巴頓率領西線特遣部隊(完全由美軍組成)直接從美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地區登陸。中線特遣部隊是美國第二軍,由勞埃德&iddot;弗雷登道爾少將指揮,進攻奧蘭。東線特遣部隊進攻阿爾及爾,主要由英軍組成,由美軍第34 師師長查爾斯&iddot;賴德少將指揮,這是為了賦予這次行動以美國特色。在攻佔阿爾及爾之後,再將指揮權移交給英國第一集團軍司令肯尼思&iddot;安德森將軍。&ldo;火炬&rdo;計劃定於1942 年11 月8 日正式執行。從這三條進攻路線來看,西線的形勢最為險惡,而且唯有這支援遣部隊全部由美國人組成,並全部由美國艦隊護送,美國軍萬認為,其指揮權非巴頓莫屬。得到這一任命,巴頓心中感到什分愜意,並頗有些自得,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