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與此同時,攻打仁裡的十三團也傳來了好訊息,仁裡村也解放了。參戰軍民人人笑逐顏開,共同慶祝兩地解放的勝利。
許孟和周邊的繁榮
許孟鎮位於五蓮縣東北部,地處平原地帶,涓河縱貫全境,清末為諸城縣許孟練,民國初屬諸城縣第三區。據清乾隆甲申年(1764)《諸城縣誌?疆域考》關於許孟和市集的記載:“由西而南曰許孟,城西南四十里,領村六十四……;市集……其間存及新增者三十有三……西曰無忌、曰嶽哥莊、曰芝盤、曰賈悅、曰枳溝、曰許孟,凡六處”,這說明,許孟當時是周邊64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許孟集則是諸城西南部“六大集”之一。
五蓮建縣以後,許孟整合為全縣著名的“四大集”之一,其原址在許孟村西南涓河東側的空曠窪地。2015年11月15日,許孟鎮政府為改善城鎮面貌,將集市搬遷至涓河西岸李家莊子村東南。2018年,投資近200萬元進行升級改造,建設了鋼構交易棚、管理用房及鄉村大舞臺等設施,許孟市集逐步得到規範。從歷史沿革和市集發展來看,許孟歷史悠久,經商氛圍濃厚,許孟人給人們留下了頭腦靈活、善於經商、誠實守信的良好印象。許孟農曆逢四、九為祭日。每年兩個山會,分別是正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十月十四日至十九日。每逢集日,八方商賈雲集,人們紛紛湧向集市進行交易。20世紀60、70年代,集上除了進行糧食、布匹、果蔬、畜禽及菸酒糖茶等商品交換外,還有說書唱戲、耍雜技等文化活動和加工衣服、剃頭等服務行當。現將能代表許孟特色的行業和“老字號”作簡要介紹:
小吃
許孟自古餐飲業發達,早年小吃業主要集中在位於現今牛許路南側的集市下坡處。較有名的字號有鄭家羊肉湯鍋,鄭家、鮑家狗肉,孫家拉麵、爐包,張家、孫家燒肉,李家油條等。在那饑饉的歲月裡,很多人趕集的目的,就是拿著能攥出汗來的一摞零錢到集上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
許孟小吃得到不斷傳承和發展,爐包、燒烤、驢肉、煎餅等特色食品遠近聞名。特別是2017年春節期間許孟爐包和燒烤被央視《味道》欄目專題推介後,更是名揚四方。
許孟爐包,當地很多群眾都會製作,其技藝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傳承人為許孟村劉光樹。爐包皮面暄軟,內餡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許孟爐包用料講究,以鮮豬肉、鮮韭菜、鮮白菜和上好的精麵粉為主料精心包制而成。煎爐包的用具是厚鍋底的生鐵鍋,可保證受熱均勻;燒柴用桲欏枝子,有提火快、降火迅速等特點;爐包兩面都煎上一層薄如蟬翼的“金黃酥”,焦脆可口。
許孟燒烤,當地人稱作“燒肉”,後在宣傳中演變為“燒烤”。其工藝主要以豬頭肉、豬蹄、豬內臟及整雞等為原料,經煮熟、熏製著色而成,是一種風味獨特、口味純正、營養豐富的禽畜肉食品,其製作技藝被列入日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較出名的有許孟村姜振武創辦的“正香燒烤”和大茅莊村劉兆強創辦的“兆強食品”,其中“正香燒烤”先後榮獲“齊魯名吃”“山東食品業老字號”等稱號。從事燒烤行業的還有許孟村的孫柱全、孫柱環、孫良、董合德等;其他各村均有從業者,其中西玉皇廟村的孫加富接受過央視採訪,名聲漸起,在五蓮縣城開設分店並參與網上銷售,推進了許孟燒烤的廣泛普及。
窯貨
許孟“窯貨”(一種用泥燒製的陶器)源遠流長,五蓮地區喝羊肉湯用的泥瓦盆子多數源自這裡。集上早年賣窯貨的很多,佔用不小的一塊場地,至今集市上仍有從事該行業的攤位,但規模已不如前。許孟窯貨品種主要有水缸、飯盆、花盆、茶具等,外形美觀,價格便宜,深受群眾歡迎。許孟村早年從事此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