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五蓮縣街頭鎮的鎮頭村裡,有兩棵大樹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之一便是位於鎮駐地的那幾棵參天巨樹,它們宛如古老而莊嚴的守護者,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和小鎮的發展;而另一棵則是以“大樹哥哥”之名聞名遐邇的文化名人之樹。
對於外地人來說,街頭鎮最為出名的當屬其優質的花崗岩石材了。這裡堪稱是全國知名的石材老闆們的聚集地,街頭鎮產出的花崗岩石材以其堅硬的質地、優美的色澤以及多樣的紋理而廣受讚譽。不僅如此,這裡還蘊藏著更為豐富的礦產資源——風化砂。這種細膩的沙質材料在建築和工業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記得有一天,一家小餐館裡來了位食客,他酒過三巡之後便開始滔滔不絕地海吹起來:“要是能讓街頭鎮從五蓮縣裡獨立出來,成立個什麼自治省或者級別更高的政府機構,光靠石材和風化砂這兩種礦產資源,就能讓咱們街頭這區區四萬人吃上整整八輩子!”聽到這番話,我不禁笑出聲來,毫不客氣地回應道:“嘿,你還是別做這種白日夢啦!”
要說起街頭鎮的這些大樹,那就不得不先深入瞭解一下街頭這個地方獨特的地理環境。街頭鎮可是五蓮縣中山脈最多的一個鄉鎮呢!整個五蓮山脈的南段,西起寨山,東至李崮寨,這片廣袤的土地都屬於街頭鎮的範圍。正因為山多林密,所以樹木繁茂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且說那街頭鎮駐地,它宛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於兩道山嶺之間。此地乃是谷地河川所形成的一片狹長平原,而付疃河的上游便位於鎮駐地的東面。這條河流終年流淌不息,一路奔騰至日照水庫,成為其至關重要的水源供給之地。
然而,關於鎮駐地這片平原背後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眾多人士實則知之甚少。遙想新中國成立之初,此處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塊狹長的平原,彼時這裡盡是一望無際的溼地與沼澤。但如今呈現在人們眼前這廣袤無垠、適宜耕種的平川,卻全然得益於當年那位德高望重的老書記——王凡金。正是他率領著全鎮村民以無畏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
他們毅然決然地將河流改道至最東面,而後又不辭辛勞地在沼澤地以及古老的河道之上填土墊高,使其搖身一變成為能夠種植糧食作物的肥沃小平原。現今那些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大多都親身參與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改造運動。據說啊,那位令人敬仰的老書記更是以身作則,吃住皆在工地上,甚至挽起褲腿親自上陣,與民工們一同奮力推著小車。就連我校的王淑秀老師也積極投身其中,參與了原街頭小學所在區域的勞作。當時,她與另一名夥伴兩人一組,齊心協力抬起一個沉重的抬筐,儘管汗水溼透衣背,但依然幹勁沖天,毫無怨言。
至於這塊水域沼澤最古老的樣子,我翻閱過一份資料。當年,日本鬼子從日照到街頭鎮閆馬村抓共產黨員。話說那可惡的小鬼子們開著汽車,氣勢洶洶地想要找到閆馬村。然而他們對這一帶地形極為陌生,根本搞不清閆馬村到底在哪個具體方位,僅僅知曉它位於街頭鎮而已。這些不熟悉路況的鬼子兵們,如同無頭蒼蠅一般亂闖,竟然將車子開到了這片沼澤地中間的一條小道上。
這條小路可真是糟糕透頂!由於道路兩側盡是些池塘窪地,所以路面不但坑窪不平、狹窄難行,而且還高高鼓起,彷彿隨時都會崩塌似的。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鬼子的車子突然一歪,瞬間便翻進了路邊的水塘之中。車裡的鬼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魂飛魄散,一個個驚慌失措地從車窗裡爬出來,連滾帶爬地逃離了這個可怕的地方。從此以後,那些心有餘悸的鬼子再也不敢涉足此地一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曾經被鬼子折騰過的平地逐漸失去了種植莊稼的價值。人們發現這裡地勢平坦開闊,非常適合建造房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