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曹操:此子,果真是我曹 (第1/2頁)
常山來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據沒有讓曹操等待多久。
他如實說道:“父親,方今朝廷之所以令世家門閥做大的根本原因,除卻是因為他們壟斷了知識之外……”
“最關鍵的一點。”
“實則是現在的人才,官員選拔制度出了問題。”
“朝廷實行的察舉制,徵辟制的本意,是能為朝廷選拔出有德行,有才能的棟樑之才。”
“政策施行之初。”
“那些被舉薦為茂才,孝廉,或被直接徵辟而入仕的人,確實沒有讓人失望。”
“然而,父親可曾留意過……”
“近幾十年來。”
“那些被舉薦為茂才,孝廉,徵辟為官的都是些什麼人?他們的出身如何?”
曹據的嘴角露出一抹鄙夷的哂笑。
不是對曹操。
而是對那些世家門閥,漢廷權貴。
“如果說一開始那些人還顧及點吃相的話,那麼近幾十年來……”
“各地的世家門閥和達官顯貴,當真是連臉都不要了。”
“每年朝廷選拔出的人才中,十個裡面近乎八個是門閥子弟,剩下的兩個也不是什麼布衣平民,而是權貴子弟。”
“任人唯親之下。”
“朝廷人才選拔,哪裡還有什麼平民子弟的份兒。”
後世的時候,曹據曾聽人言及科舉制乃是效仿漢時的察舉制設立而成。
對此,他是嗤之以鼻的。
原因很簡單。
雖然漢代察舉制和後世的科舉制都要透過朝廷的考試。
然,究其實質。
二者之間,是有著根本的區別的。
因為較之後世科舉制傾向於維護考試的絕對公平,參與考試人員的身份不分卑賤之外,考試在漢代察舉制中的佔比並不重要。
或者說。
漢代察舉制,舉薦為主,考試為輔。
一個人才能否躋身仕途,敲開踏仕途的第一塊敲門磚,舉薦與否才是決定性的。
而舉薦權。
恰恰掌控在皇帝以下的各級官僚權貴,以及地方各地的名門望族,世家門閥手中。
如果某個地方郡縣只有兩三個茂才,孝廉的舉薦名額,
那麼。
不似世家門閥子弟和權貴子弟那般背景深厚的布衣平民,幾乎沒有被察舉的可能性。
嗯。
後來陳群創立的九品中正製做的更絕。
直接把“幾乎”二字拿掉了,徹底焊死了平民升的通道。
……
曹操看著毫不留情的抨擊朝廷人才選拔制度的兒子,他的嘴角狠狠的為之一抽。
無他。
因為他曹操在入仕為官之初,也是這種選才制度腐敗下的受益者之一。
若非他有個時為中常侍的祖父曹騰,曾官至司隸校尉的好父親曹嵩,且曹氏宗族在譙郡影響甚大……
以他曹操當初年少時的輕狂和任性,怎麼可能被舉薦為孝廉。
不止是他。
當初年少時,領著他,淳于瓊敢當眾搶親,劫走人家新婦的袁紹,袁術兄弟,也是跟他一路貨色。
也許。
後來他們三人隨著年輕增長,眼界開闊而有所改變,收斂。
但。
曹操心知肚明:
至少在他們三人被舉為孝廉的年紀時,嗯,其中摻雜的水分不說很大,只能說九成都是水。
他們能被舉薦為孝廉……
只能說。
大部分靠的皆是來自家族長輩的運作,跟他們自身的硬實力有關係……
但,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