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棉、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近千字的討賊檄文,整整寫了幾十副竹簡,花費了陸辰大半夜的功夫,上朝只是立馬呈上。
討賊檄文除了表達陸辰的意願之外,其中也有先帝孫子昭在位之時經常和陸辰談論的大事,不滅反賊,誓不還朝,陸辰在討賊檄文之中表明的立場,就是如此,不滅反賊,誓不還朝。
最終,陸辰力排眾議,奏摺被皇上親自批閱,準了陸辰的諫。陸辰在奏摺之中的表述,已經是立下的軍令狀,如若不滅了大韓王朝和大齊王朝兩路反賊,平定天下,他便提頭來見。
這表示了陸辰的決心,也表達了他對天下一統的渴望。皇上批准之後,陸辰重新上馬就任,被封作徵西大元帥,領六十萬兵馬出征,時間定在三個月之後,此訊息一出,全天下震驚。
大和王朝的太子太師,被任命為徵西大元帥,重啟戰爭,開始對大韓王朝以及大齊王朝的討伐之路。其中有支援陸辰的,也有持反對意見的,支援的大多是和陸辰親近的人員。
而至於持反對意見的,則是那些害怕戰爭,以及害怕戰爭帶來的傷亡,以及損失的人士,其中大部分都是學子,紛紛上奏對陸辰進行彈劾,不過全部都被壓了下去,並沒有到皇上手中。
戰事在即,整個中原天下將重燃戰火,這已經成為了不可改變的事實,幾乎沒有能夠更改。
大和王朝開始廣泛的召集軍隊,兵事操練比往年頻繁了許多,糧草以及戰馬都有密集的調動。
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中原再次陷入戰火之中已經成為不可更改的事實。而被征討的兩個國家,大韓王朝以及大齊王朝,也有了相應的動作,開始調兵遣將,操練兵事,以作防備之需。
這幾個月時間,陸辰一直都在操勞國內的事物,大大小小的,都是親力親為,他一心一意為國,但是卻不代表別人會這麼看他。其中,殷薄情透過傳信的方式,向陸辰傳來資訊。
大意就是對陸辰進行辱罵,以及人生攻擊,罵他畜生不如,重啟戰火,陷整個天下於大不義之中,用心過於歹毒,對此,陸辰只是冷冷一笑,忽然間變得有些憤怒起來,他不去找殷薄情的麻煩,他反倒是來給自己使絆子了,估計是因為唐無情一事,他依舊沒有放下來。
唐無情就是他培養出來專門負責幫他對付陸辰的,但是卻屢戰屢敗,幾乎沒有勝利過,這樣的事實,肯定是讓殷薄情失望極了,而且唐無情之死,讓他十分痛心,陸辰沒有想到的是殷薄情這種人,也有痛心的時候。
“看來是該去一趟五象門了,這種不仁不義之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