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丞相估計能有兩三千家眷願意跟來涼州就不錯了,到時候可以讓他們跟著大軍遷來涼州。
最初統計上來願意跟著來涼州的有三千多戶,這個數字略微超出丞相最初的預料,但並沒有多太多,不過仍然讓對應的搬遷工作也多了不少,新年後丞相就在張羅這些事情,由於這樣的搬遷工作會影響春耕,因此還要安排人照顧這些遷走的人家留下的農田,並要讓涼州準備好他們的農田,登記造冊等等,這樣的工程在公元三世紀堪稱浩大,就算有了短波電臺,依然耗費了不少人力。
不過丞相依然認為這是有必要的,一方面遷徙益州的人民過去可以讓漢軍在當地的基礎更牢靠,另一方面這也是對長年在外征戰計程車兵的一個安慰——由於後世網友們的支援,季漢的北伐工作一直很順利,但是也導致了涼州前線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大軍只能輪休,卻不敢整體撤回。把軍屬緩慢遷徙到離他們近一些的地方有助於這些士兵化解思鄉的心情。
相比北伐的將士們,高層官員和將領返鄉的次數更少,像楊儀、馬謖、陽群等人自從北伐後就沒再回過家,魏延這樣的除了帶著長子在漢中打了個晃外也沒有回過家,雖然大家都知道後方的同僚們肯定會照顧好自己的家人,不過偶爾還是會流露出思鄉之情。
事實上陸仁甲這次來成都親眼見到丞相後曾經提出過一個構想,既然現在涼州和成都都有短波電臺,完全可以效仿後世那樣建立電報站,然後前線的將士們可以給後方發電報,後方也可以給前方發電報,當然這個“電報”肯定不能是莫爾斯電碼,最多是短波電臺留人記錄然後向每個人轉述。
:()沙雕網友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