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應提倡讀經運動,年輕人應好好研究佛經;文字難懂,就得多多留意研究古文,且可用白話講,少亂寫,錯一字,不得了,我寫《楞嚴經》的白話解釋,發抖呵!我絕不敢狂妄,每提筆前總要祈求諸佛菩薩,智慧加庇。當時寫此書時,並非為了出風頭,實以悲心之故,當時社會有此需要。但到現在又沒有用了。
()好看的txt電子書
佛教已變質,不堪再變了。要知佛經即等於論文,為何不研究?至少後世大菩薩的論文,如《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這類書,應多多研究。四九年在臺灣,朱老居士和我研究印佛經,那時臺灣未印過一本佛經,他說錢不夠,當時黃金兩百多元一兩,我拿了一千元給他,告訴他,不夠再拿;那時我有錢,鼓勵印佛經。從前楊仁山金陵印經處不做別的事,專門印佛經,是有深意的,研究經典不會錯的。大家讀經都有同感,就是無個入手處,我要想個辦法,可以叫大家實證,把佛經重新整理,對此事我已有個藍圖,但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功,必須集中人才,大規模、有系統地著手。
玄奘大師譯經,永明壽禪師編《宗境錄》,是集中天下各宗各派的見解,自作總裁。這是一部很好的佛學概論,當然在今日來說,有缺點,未分類,無綱要,但這也容易,將來重新編過。甚至哪部經典中如何說,哪本書又如何說,某某法師如何說,都列出來了。說唯識的,說般若的,說禪定的都有。其次,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是大止觀,非小止觀。)也是一部佛學概論,綱要都在上面。至於印度兩大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關於修持學理全部都有,也是一部概論。另外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編的《瑜伽師地論》,也是一部佛學綱要。以上所述皆是佛學概論綱要。千萬當心現代這些作者根本未得初禪,更遑論得羅漢果或能一心不亂的啦!他們自己錯了尚無妨,卻還要去誤人,不得了!這不過是一個感想,順便提及。
佛學這一套理論哪裡來?釋迦牟尼佛即印度之孔子。任何學問都有根源的……
提到這裡,不禁令人想到現代大學真是糟糕之至,五四運動前,大學也都有概論,得知大概後,再深入去研究;但自五四運動後,研究概論就可得博士,馬上當起教授指導學生,如此輾轉相承,學問變成概論的概論的概論,渣子的渣子,結果只說概論,不向學問根上探討。
佛固偉大,但偉大也總有個背景。再向上推究,即印度、埃及、希臘、中國等等,整個最古老文化的根源何在?還是先說近的吧!佛法之四大、五蘊、六根、十二根塵、十八界,甚至唯識等各宗派的傳統,釋迦對此只不過如孔子的刪詩書、定禮樂一般的,重新整理一道而已,至於到底何者是他老人家自得的?以教理言,即性空緣起,緣起性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是菩提樹下,獨自證得的佛法中心。至於他所說的法,即以討論方式,將一切經驗,流水帳似的記錄下來。佛經是後世弟子所記載,並非文章,文章是一篇篇的,佛經只算是討論集。
但佛法自宋以後,即整個的到中國來了;印度現在已經沒有了,他們現在所有的,是約百年前英國人從小乘諸國再傳過去的。原始佛教精神,都到中國來了。大部分翻譯經典都在中國儲存。但西洋各國對中國佛法之所以不承認有兩個原因:第一、故意打擊中國的一切,是恐懼所謂“黃禍”的心理作祟。第二、不知如何研究中文藏經,而梵文經典又失落,中國人對佛經的一套看法,他們沒有智慧相信。真正說起佛學,釋迦牟尼早已入了中國籍,翻來覆去,不過這一套。所以顧亭林說佛學沒有什麼談頭,兩桶水,這桶倒到那桶,那桶又倒到這桶,倒來倒去的,當然他對於佛學並不瞭解,但是這個譬喻有時也對。
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悟道的一剎那,說道:“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