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修持用功者,身心不能分開,此即所謂鬼家活計,都是懵懵懂懂在弄。
但能心一境性,由初禪境界的定生喜樂,有時要它定,有時要它動,以這個動功,幫助色身氣脈的打通。有人久有定力,可以一下子就通中脈,但身體弱而衰敗者,必須走動靜相因的路子才能相應。修明點時,也要不緊不慢,若存若忘,有時連明點也不管,寂然不動,空空洞洞的一念不生,明點、拙火更易生起。有時則不要讓它空了。所以說要自己知道調配,老師、甚至佛,都沒有辦法幫你調整,沒有辦法幫修,只告訴你原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調配在道家謂之火候,火太大或太小都不行,在你自己運用成熟。“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功寒。”意一動則火的功力就寒了,必須意不動,專精心一境性,才能得定。一散亂,明點散了,不存在,火功就冷卻,所以說:“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
這些有為法的修為道理靠諸位自己,我想起就說,想不起就沒辦法。這次不是打七,因為各種因素,觸動各種因緣,想利用各種方法,確確實實,懇懇切切地講給你們聽。當然,後面還有大事,將來如有機緣再說。今後修行努力,在各人自己。還有什麼要檢討或要問的沒有?上午還有一會兒,這個法會就要結束了。楊管老:心一境性是不是就是本來面目的如如不動呢?師雲:這是兩回事,心一境性,定生喜樂是禪定。九次第定與大乘願力配合,即十地菩薩境界;如只落在小乘境界,即羅漢果位。真到如如之地,其中也有心一境性的作用,如真見到真如,如如不動,則豈但心一境性,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直到九次第定,皆在其中矣。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心一境性不能說即如如不動;但如如不動,則自然有心一境性的作用,不能混為一談。如如不動之真如自性,可概括九次第定及菩薩十地,乃至菩薩五十二位,乃至三藏十二部,六度萬行;而心一境性不能概括如如不動,其中歸納分析,必須要弄清楚,此乃般若智慧。般若真智,是靠大乘六度的前五度一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來配合的。功德不能圓滿,般若真智萬難成就。
總之,修禪是學佛的一種法門,頓悟、漸修,也都是學佛法門的一種方便,福德資糧——前五度行持不具足;智慧資糧——般若實相不具足,都不能成就。切記禪門古德兩句不易的名言:“實際理地,不染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由此把穩修持,必可歸家穩坐。此會已經圓滿結束。諸位還我話頭來。我還是還我原樣,依然凡夫俗子,不必再冒牌了。(一笑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