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倫當然不認識,他和大多數歷史知識有限的現代人一樣,只記得王莽、劉秀,甚至連劉秀家在哪都不清楚。
對了,還聽過“雲臺二十八將”,然而裡面究竟有哪二十八位,全然不知,只以為是和“燕雲十八騎”一樣的組織。
他自然更不曉得,歷史上的雲臺二十八將中,景丹便名列其中,排位第十。
但這並不妨礙,第五倫與景丹的第一面,就對這位郡吏印象極好。
景丹三十餘歲年紀,雖然相貌不甚出眾,但頗有官儀,說話又好聽,沒有擺上吏的架子,讓人生不出惡感來。
他不急著表明來意,在被迎入第五里後,只喚了第五倫在一旁走著。
與第五倫對話時,因為離得近,景丹似乎嗅到了什麼味兒,頓時明白過來。
他稍微思索後,便不急著往祠堂走,只放慢了腳步,不緊不慢地左看右看。
這一看,還真讓他發現了第五里獨特的地方。
“伯魚,其他裡的倉稟,都在各家院牆之內,汝家的糧倉,怎麼修在裡聚中央?”
裡中大水井旁,是前些日子第五倫讓人修建起的一座糧倉,他正想拖延時間呢,見景丹發問,立刻熱情地解釋開了。
“文學掾,這是本里的義倉。”
“義倉?何義之有?”
第五倫道:“古者耕三餘一,耕九餘三,皆是重儲蓄以備荒歉。然而近年水旱無常,裡中常有貧民迫於饑荒。而我家身為里豪,雖也不富裕,但日子還能勉強過去。”
“於是我便向大父提議,損有餘而補不足,拿出我家一百石糧食來,存於這義倉之中,以備不時之需。若是遇上有田畝遭了蟲害絕產的人家,便可向大宗請求,查得情況屬實,可得一旬口糧,幫他們熬過青黃不接,免得出現餓壞人的慘事來。”
第一柳在一旁都聽傻了,他們裡也是貧富不均,但他從沒生出這樣的念頭來,這第五霸祖孫倆,果然是野心勃勃,從內到外都在收買人心啊。
倒是景丹來了興趣:“受災族人用了義倉的糧,是賒貸麼?要交利息麼?”
之所以有此問,是因為皇帝王莽推行的“五均”之政跟第五倫這義倉挺像的:在常安和其他幾個大城市裡,設了錢府丞為百姓提供貸款。
短期小額叫賒,不收利息,讓人解喜喪燃眉之急。長期的叫貸,期限較長,幫城市裡的工商創業用,按借款者純利潤額收取年利十分之一……聽上去挺好的,不過據說已經被下面的人玩壞了。
第五倫也從第四鹹處聽說過這政策,當時就覺得邪門,若是王莽再給這機構取個名叫國家銀行,第五倫差點就以為他真是穿越者了!
不過那五均賒貸只在大城市裡,與縣鄉無關。
第五倫向景丹解釋道:“沒有利息,這是大宗救助族親之舉。而且有了我家帶頭,裡中較為富庶的幾戶,諸如里長、裡父老,也願各出五石糧存入義倉。先如此施行一年,往後遇上豐年糧賤,里人亦可將多餘的糧食送來,粟麥一石,貧富差等。遇上家中有喜喪之事急著用糧,便可以取得兩倍的糧食,一年內還上即可,不用去外面賒貸高利。”
這義倉也是後世南方宗族制度標配,就當是宗族基金了,第五倫已經和第五霸說好,分出五頃地為義田,租給貧窮族人,收取的租金繳納義倉,加上“說服”富戶及里民自願捐獻點,讓義倉不空。
只要沒有人監守自盜,只要保證大宗信譽不倒,應該不會崩盤,有了它做資金保障,之後興義學,練義兵,加固裡垣等事才能辦起來啊。
但他家用糧缺口又大了,得快點想到飛速集糧的法子啊。
“這義倉由誰來管?”景丹越來越感興趣了。
“現在由我管。”第五倫拍了拍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