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力量可以保護自己,那麼東吳的商人就是出於另一種考慮了:
你看漢軍受了這麼大委屈,居然沒有拿著那鐵船鐵炮對著作唐縣的吳軍駐地來上幾下,這充分說明了漢軍保持了極大的剋制啊!他們連這種事兒都能不遷怒當地人,在這做生意能不安全麼?
所以昔日寧靜的縣城如今熱鬧非凡,各地的商人云集於此。連帶著縣城的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各種貨物琳琅滿目,甚至還有青樓搬來這裡擴充套件業務。
作唐縣的縣令忙得不可開交,既要維持治安,又要處理各種貿易糾紛,明明是東吳的官(其實作唐縣屬於武陵,不過因為路途遙遠,當初張苞他們的信沒送過來,所以做唐縣的縣令依然是東吳的官吏),倒要把大漢這邊的軍隊和商人伺候好了,好在東吳也沒人追究這個問題,再加上商業的繁榮帶來了商稅,一時間作唐縣的大小官吏都痛並快樂。
由於吳軍俘虜不再嘗試逃跑,所以廖化和關興就開始套用涼州經驗,稱他們為“吳國民夫”,待遇也向魏國民夫看齊,同時許諾只要這些民夫不逃走,那麼幹滿三年活之後他們就可以重獲自由,到時候是留在大漢還是返回東吳全看他們本人的意願。這極大激發了民夫們的辦事熱情。
而那些吳國軍人在碼頭上看到這些民夫的時候也不再保持“提防”的姿態,而是重新回想起他們“東吳人”的身份,並在空閒的時候聊聊天,打探一下對方的生活。
而這些民夫最先炫耀的就是幹活的時候一天三頓的待遇。
這個待遇對於東吳計程車兵而言有點超前,只有在訓練的時候和打仗的時候才能有這個待遇——而且還不一定,所以東吳士兵的第一反應是不信,而東吳士兵不信的態度又引來了吳國民夫的不滿:
“這有什麼好不信的?你也是長沙滴,我也是長沙滴,長沙人不騙長沙人。”
:()沙雕網友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