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麥克阿瑟對馬歇爾的好言相告不予理會,仍繼續制定進攻菲律賓群島的&ot;滑膛槍手&ot;計劃。他在計劃中提出,他的部隊將在太平洋艦隊支援下於10月25日在棉蘭老島登陸,11月15日在萊特島登陸。之後,中太平洋部隊將於1945年1月15日在呂宋島北部登陸,西南太平洋部隊於2月在呂宋島東南部和民都洛島登陸,然後於4月1日在林加延灣東西兩面登陸,並向馬尼拉進軍。
幾乎沒有人同意這個複雜的作戰計劃,認為執行這個計劃缺乏足夠的空中支援,將會使作戰時間拖得很長。於是尼米茲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即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隊首先在太平洋部隊支援下奪取棉蘭老島,並在那裡修築機場,使日軍在呂宋島上的航空兵陷於孤立,然後繞過菲律賓其他島嶼,同中太平洋部隊會合,一起向臺灣和中國沿海挺進。
麥克阿瑟對尼米茲的計劃感到震驚。他堅決反對把這麼多菲律賓的島嶼和菲律賓人扔下不管,認為這是一個在戰略上站不住腳、在道義上行不通的計劃。
顯然,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又一次陷入戰略分歧之中。尼米茲雖然已決定由單線出擊轉為雙線出擊,但麥克阿瑟卻不能改變自己頑固堅持的決定,即首先攻佔呂宋,然後由南方北上進攻日本。而尼米茲和金則認為要繼續實施西進卡羅林群島,再進攻中部菲律賓群島、硫黃島、沖繩島,然後進攻日本的作戰方案。看來,只有總統羅斯福本人,才能對有關海上作戰的行動作出最後裁決。
羅斯福總統正準備在民主黨年會後,到太平洋沿岸基地視察,以作為他競選連任總統的一項活動。屆時,他將在夏威夷的瓦胡島上接見麥克阿瑟和尼米茲,並設法消除兩人之間的分歧。
此時,正是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一個星期,中太平洋部隊進攻塞班、提尼安島和關島的戰鬥已經打響。這是一次決定性的戰鬥,日軍遭受到了嚴重損失。
在艦炮和飛機的大力支援下,美登陸部隊沿塞班島北部的狹窄通道向前推進,日軍則利用巖洞陣地和地下工事進行頑抗。日軍形勢孤危,糧食供應斷絕,便以草根樹皮充飢度日。7月6日,曾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威震一時、現任中太平洋部隊司令的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切腹自盡。殘餘的日軍於次日凌晨絕望地發起反突擊。他們從美第27師的進攻地段開啟一個突破口,向前衝殺31英里,打死美軍約400人。但是最後這批日軍大部被殲,殘餘者亦被擊退。又經過3天激戰,海軍陸戰師前進到塞班島的東北端,結束了日軍在塞班島的有組織抵抗。據悉,在美軍來臨時,塞班島3.2萬日本平民有2/3自殺身亡,大有&ot;舉國玉碎&ot;之氣概。尼米茲曾為此感嘆道:&ot;或許這就是東方人所尊崇的氣節吧。&ot;
當提尼安島正沐浴在槍林彈雨之中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已確定了動身日期,出訪的各項計劃均已制定。白宮特工局局長邁克&iddot;賴利先行一步,來珍珠港佈置保安措施和總統的行轅及下榻之地。
尼米茲向麥克阿瑟發出特別邀請,鑑於山本五十六的教訓,為了保密,他未提羅斯福來珍珠港一事。麥克阿瑟以&ot;公事太忙,實難成行&ot;為由,加以拒絕。金接著給麥克阿瑟發出請柬,麥克阿瑟以同樣的理由回絕。直到馬歇爾以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名義命令麥克阿瑟赴珍珠港向&ot;大人物&ot;匯報時,他意識到總統可能親臨視察,這才勉強答應了列會要求。
7月21日,羅斯福乘&ot;巴爾的摩&ot;號巡洋艦離開聖迭戈。出於政治宣傳上的考慮,他決定不帶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同行,而只讓萊希將軍以總統參謀長的身份同往。金對總統的這一決定極為不滿,認為這是大選前譁眾取寵的舉動,以突出他作為總司令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