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5頁)
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 飛往巴格達/23
12月20日,1990年。沒有比此時飛往巴格達更迷人的了。我真不懂媽媽幹嗎抱著我大哭。海明威說過:“我們都準備獻出我們的生命,但只有少數人中選。”
4。 並非天方夜譚/30
我被告知在這裡幹活得守規矩。一名不規矩的蘇聯記者死於車禍;英國記者巴佐夫特被絞死。《培爾·金特》中說:“當狼群在外邊嗥叫時,最保險的是跟著一起嗥。”
5。 在巴格達,為一張照片/41
聽到背後士兵的怒罵和追趕我的皮鞋聲,我兀自佯裝不知,緊貼著德奎利亞爾一行往裡蹭。我確信這時沒人敢開槍,身後上百名記者正等著出新聞哩。
6。 臨近攤牌的巴格達/51
出租汽車司機驚奇地問我為什麼還不離開,“因為這座城市和它的350萬人口將不復存在”。書店裡正出售新版伊拉克地圖:科威特是它的一個省。街上飛跑的科威特汽車用的是伊拉克科威特省的牌照。
7。 六百記者雲集安曼/65
兩名日本記者在死海附近拍照被約旦傘兵扣留七個半小時。兩位老兄卻洋洋得意:“因為每扣一次,就等於一枚勳章。”而我早已習慣雙手舉著相機緊貼在後腦勺走向端槍的大兵。
8。 “打起來了!”/70
戰爭爆發之際,我正接到新華社總編室的通報表揚。猶如一名因偶然負傷而得到紫心勳章的傷兵,我準備去邊境。
9。 安曼祈禱和平/75
作為一名戰地記者,我卻安然坐等在這塊“中東的瑞士”。我向北京寫道:“作為士兵,我以極不贊成的心情執行這項命令。”
10。 魯威謝德難民營/81
在大漠盡頭伊拉克、約旦邊境上,幾十頂簡易帳篷在風沙烈日下毫無生氣。一名端M…16步槍計程車兵大踏步走來,一把奪走我的尼康相機。
11。 貝卡難民營/90
“貝卡”是阿文小山谷的意思,從南黎巴嫩到約旦河谷地,這種小山谷不計其數。成千上萬失去國土的巴勒斯坦人就散落在這片沙漠綠地上。在這場戰爭中,巴勒斯坦人是國際社會最傾向薩達姆的社會力量。
12。 告別約旦/97
從“前線國家”的約旦迂迴前往阿拉伯的宿敵以色列,單槍匹馬頗有些孤身入虎穴的悲壯錯覺。同事說,別人是看好了落腳點再起跳,我這隻鴨子是跳到空中再找落腳點。
13。 另紙簽證/102
隔著以色列使館小隔離室的防彈玻璃,我直視著大禿頂的眼睛,緩慢地說:“我是個和平主義者,這個古老的學派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其歷史可能比猶太教還長。”
14。 從拉納卡到本…古裡安/105
瘦高個男子鬼鬼祟祟地進了咖啡廳,像接頭的地下工作者一樣示意我跟他去。在候機廳廁所旁,已聚集起十來個旅客。這一天,僅有一架風雨飄搖的小型私人飛機載著14人在特拉維夫降落。
15。 生活在面具後面的以色列/108
參加影展開幕式的來賓人人屁股後面掛著一包防毒面具,撅著屁股在展廳裡發呆。在耶路撒冷猶太聖殿內和哭牆下,成千上萬的猶太教徒身背防毒面具,冒雨祈禱。
16。 “飛毛腿”襲來之際/117
“對女人尊重,對弱者憐憫,對榮譽渴望”的騎士精神促使我站在樓頂,哆哩哆嗦地反覆拍攝“飛毛腿”的軌跡。為表彰我病態的勇敢,加拿大記者喬獎給我一個“多姆克”攝影包。
獻辭與目錄(2)
17。 戒嚴中的加沙/127
一扇門猛地開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