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四九城的變化 (第2/3頁)
酒闌牽絲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販的一大片,他們的生意也都不錯啊!更別說我姐夫他們要開個飯店了,肯定沒問題的。”
甭管別人怎麼想的,李南初就是相信何雨柱,沒毛病,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其實李南初倒也沒錯,現在這個年頭,說上一句遍地撿錢都不為過,當然,多少也得有點兒本事不是?
別看現在物價低廉,他們或許一桌兩桌的飯菜賺不回來多少,但相對應的成本也低啊!更別說何雨柱自己那邊兒還有著糧食啥的,成本更低了不少。
飯店採購他自己的糧食,他何雨柱先小賺一波兒,完事做成成品再賣出,又是一筆資金,怎麼算都不虧錢的。
雖然現在四九城窮人很多,但並不意味著四九城都是窮人啊!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年代,有窮的,自然就有富裕的,這才是正常的社會結構嘛。
何雨柱和李懷德早就想好了,窮人的錢要少賺,走量;富人的錢,嘿,那就閉著眼賺不就得了?
最起碼馬華,李國強還有周家兄弟,他們做菜的本事好歹也有著何雨柱三五分的真傳!就憑藉這一點兒,他們的飯店最基礎的飯菜就可以拍著胸脯說一聲沒問題!
。。。。。。
這天,何雨柱宛如一個街溜子一般,在四九城這大大小小的街道上開始溜達閒逛,他還真不是顯得沒事,他需要更加了解一些四九城。
別的不說,單單說人口的問題,今年的四九城就要比去年之前多了許多,街道上來來往往的都能看到不少的年輕人拎著包,挎著兜子來來回回的出現。
這倒也正常,自打今年一月23號開始,全國各地的大量知青透過各種途徑返城。這些被稱作“知青”的人群,在經過整整十年上山下鄉運動的洗禮後,終於回到城市。
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知青運動風起雲湧,中國知識青年走出校門,打起揹包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到了現在,終於是能回來了!但凡是能在鄉下堅持到這個年頭的並且成功回城的,多多少少都是有著兩把刷子的。
要是沒有點兒本事,想要活到現在返回城市,嘿,那特麼的可真是不容易!原劇情中的棒梗不也是在四合院的幫助下,才能熬過那些年的?
不過現在倒是好了,棒梗同學老早老早就去投胎了,嘿嘿,何雨柱倒是讓這個孩子少受了不少罪呢!
“甭管這些知青們有錢沒錢,但都是人吶!”何雨柱望著景山公園的人山人海感嘆道。
不愧是四九城,人是真特麼的多!
“人一多,錢再少,那也是個很可觀的了!”何雨柱喃喃道,“就是不知道,李哥那邊兒操作的怎麼樣了,希望是個地段不錯的位置。”
前幾天何雨柱提前給李懷德拿了2000,這是他買房的資金,多退少補!到時候交給李懷德處理,不夠的話他再補上就是了。
何雨柱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搖了搖頭,“不急,怎麼著也得到四月份才能徹底放開,再等一等。”
何雨柱勸了自己一句,晃晃悠悠的便往軋鋼廠四合院的方向走去,有些事情急不得,還是得慢慢熬。
不過他都等待了這麼多年了,倒也不差這一時半會兒的了。
至於為什麼要等到四月份,那就更簡單了,4月9號,才能有檔案批准恢復和發展個體經濟。
在此之前,只能是去擺攤,而且還得小心點兒,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其中提出一點很重要,“各地可以根據當地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後,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等個體勞動,但不準僱工”。
不過僱傭這件事兒,到了那時候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找人都找了,這點兒事兒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