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深感無奈 (第1/2頁)
種菊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天後,餘良開始對各單位和各部門推進精細化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督導。
因為餘良很清楚,只有加強檢查督導,才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規範工作流程,確保工作有序進行,提高工作效率,推動作風轉變,取得真正的效果。否則,工作很容易停留在表面,很難落地見效。
透過檢查督導,餘良發現,由於大礦長王東昇高度重視,許多單位和部門都動了起來,儘管進度各不相同,但也正在取得積極效果。?
但餘良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精細化管理被一些單位各部門當做一次“活動”或階段性的“運動”,過於注重形式,認為“活動”或“運動”期限結束了,精細化管理也隨之被忽視,既沒有進行深入總結,也沒有對發現的問題制定具體的改進計劃和措施;部分領導幹部的觀念還未轉變,仍在延續老一套的粗放型、經驗型的管理方法,一些人依然工作浮躁,缺乏認真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對精細化管理的普及和培訓不夠,部分職工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崗位的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是什麼;缺少普遍共同認同的精細化文化,沒有構建精細化管理的氛圍。
餘良知道,企業管理的成功離不開精細化的管理,因為精細化管理不僅是種意識、觀念,更是種態度與文化。因此,在企業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必須對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精益求精,做到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查、時時有計劃、事事有總結,杜絕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點,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實現步步為贏。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有章可循、有規可守,做到層層有壓力,工作有動力,事事有落實,循序漸進地推進。
在檢查督導過程中,由於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餘良在不知不覺中,也得罪了不少人。
“哼,拿個雞毛當令箭,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一些人這樣說。
“哎,作吧,等王東昇一退休,有他好看的。”一些人這樣說。
“這種死腦筋,不知變通的傢伙,想在官場上混,難啊。”一些人這樣說。
......
對於這樣的流言蜚語,餘良也深感無奈。嘴長在人家身上,隨他們去說吧,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這一天,有一個掘進區職工偷偷向餘良反映,現在雖然明面上的違章指揮沒有了,但隱形的違章指揮依然存在。一些領導幹部和班組長為了完成生產任務和撇清責任,一句“我不管你想啥法,必須把活給我幹了,否則上去沒工”,就迫使許多職工為了掙錢而冒險作業,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經過深思,餘良這才慢慢懂得,當生產、效益與安全發生矛盾時,一些領導幹部和班組長由於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他們心裡雖然也知道安全生產的重要性,知道萬一出事故的嚴重後果,且知道自己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但在生產被動時或經濟效益不好時,找不到妥善處理辦法,就違心地把安全讓路於生產。並且為了保護自己,推卸責任,常常利用手中的權力,以經濟手段為“誘餌”,讓職工在“幹”與“不幹”中做出選擇,把違章作業、冒險蠻幹的“球”踢給職工。
而井下生產一線的職工,尤其是採掘一線大多是農輪工或臨時工,他們的文化素質較低,雖經入井前也經過一定的安全培訓,但只是粗淺瞭解“三違”的一般危害性,當面對“幹”與“不幹”、“掙錢”與“不掙錢”的選擇時,往往抱著僥倖心理,明知是違章作業,卻只能被迫接受。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領導幹部和班組長無疑是強勢的一方,職工往往是弱勢的一方,但在生產任務完不成而進行分析處罰時,板子往往會打在職工身上,讓職工有苦難言。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