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十年代中期,剛剛從學校畢業的王東昇,被分配到南流礦務局山南礦,成為機電區的一名技術員。那年他十八歲。
外形帥氣、性格沉穩、平易近人,渾身上下透著一股書卷氣,這是王東昇給人的第一印象。
“煤礦生產,機電先行。在煤礦,只有機電裝置正常執行,生產才能安全進行。”剛一上班,號稱“技術大拿”的機電區長王向東就對他這樣說。
或許是感覺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緣故,還是出於培養機電後備力量的考慮,王向東對王東昇格外看重。
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王向東就把自己的平生所學傾囊相授,讓王東昇的工作很快走入了正軌。
對於亦師亦友的王向東,王東昇滿懷感激。他覺得自己遇到了貴人,讓自己得以快速成長,並少走了許多的彎路。
在一次次的學習、實踐中,王東昇越來越感覺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職業自豪感與責任感不斷增強,讓他在工作中充滿動力。他決心在煤礦機電專業領域執著追求,以拼搏和奮鬥在煤海深處詮釋著青春的內涵,貢獻自己青春的力量。
為更好地抓好機電管理工作,王東昇虛心向老師傅學習請教,留心觀察老師傅的一言一行,努力把每次故障發生的原因和處理方法熟記於心。
業餘時間,他還不忘給自己“加油充電”,系統學習鞏固《電工基礎》《電力學》《礦井供電》等理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活動,潛心鑽研機電裝置維修和管理技術,堅持“幹中學、學中幹”,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針對機電裝置陳舊、故障多、效率低的難題,王東昇在工作中努力學習新技術,休息時積極改進舊裝置。他堅持認為,工作不是簡單機械重複,更多的是思考和創新。
面對主運皮帶控制系統經常出現問題導致停機,從而影響生產的情況,他和攻關團隊成員一起,從找電源模組到畫圖、再到除錯系統等,歷經半個月的時間,成功研究出了一套應急系統,可以在主運皮帶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時實現系統及時切換,避免了主運皮帶停機,實現了故障處理和生產兩不誤。
這年年底,一名採區工人在升井時,因為安全意識淡薄,發生了墜罐籠事故,造成工亡。事後分析,雖然這起事故與機電區關係不大,但也深深觸動了王東昇的心靈,他第一次感覺到“安全為天”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
為了研製井筒罐籠防墜器,他白日下井測繪,晚上查閱資料、伏案製圖設計,利用休息日進行試驗,一干就是幾個月。單調的試驗非但沒有沖淡他的技術改造熱情,反而磨練了他的意志。他帶著對礦工兄弟生命安全負責的態度堅持著,經過一次次地試驗、反反覆覆地修改,終於研製出了礦井提升機的保護裝置。
面對取得的成績,他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有一種沉重的感覺。他開始覺得,與機電管理相比,安全管理才是煤礦的重中之重,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各類事故時刻都可能發生,或許在短短的一瞬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會頃刻間消失,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給他們的家人造成無窮無盡的深深痛苦。‘
幾年後,由於成績突出,王東昇被調往採區,擔任副區長,從一般管理人員正式成為一名中層幹部,實現了人生的跨越。
“作為一名煤礦工人,如果沒有在採區幹過,就稱不上真正的煤礦工人。”在與王東昇的任職前談話中,老礦長劉正義拍著他的肩膀說,目光中充滿了期待。
雖然早就聽別人說過採區的艱苦,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當真正第一次走進採煤工作面了,王東昇還是被震驚到了。
一是與機電區時常在地面、井下通風大巷相比,採煤工作面工作環境相對更加惡劣,?作業空間狹小、?機械裝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