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天晚上,餘良和往常一樣,又去礦口旁邊的小樹林練功。
到了小樹林後,餘良感覺似乎與以前不大一樣,異常警覺的他立即向四周看去。
“出來吧,別藏著了。”幾秒鐘後,餘良冷冷的說道。
話音剛落,就見一個壯漢從一棵大樹後緩緩走了出來,小心翼翼的走近餘良。
“是你?”雖然夜色不是很明,但餘良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壯漢——那個前段時間碰瓷兒自己的無賴。
見餘良認出了自己,壯漢忽然雙腿一跪,雙手抱拳,一臉真誠的說道:“師父,我叫劉農,我想拜您為師,請您收下我吧。”
看到壯漢突然跪自己,餘良一時摸不著頭腦,身子沒有動,只是冷冷的說道:“請起,你這個我可受不起。”
之所以沒有去把壯漢攙扶起來,是因為餘良始終心存警惕。父親餘建國多次告誡他,事出反常必有妖,對於突發情況,在沒有徹底弄明白以前,千萬不要盲目出手,必須時刻小心,並保持安全的距離。
見餘良出言拒絕,劉農並沒有灰心,而是跪在地上,把自己的情況和拜師的意圖仔細的說了出來。
一是自己母親早亡,全靠父親把自己拉扯成人,家庭貧困,老父親常年有病;二是自己從小不學無術,好吃懶做,養成了一些惡習;三是自己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也只幹些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的事情,還沒有完全壞了良心;四是自己那天是有意碰瓷兒餘良,故意往餘良身上撞的,而不是餘良真的撞了他;五是現在是嚴打時期,自己實在不想再犯事兒,一心想找個正經營生;六是自己感覺餘良人品好、功夫高,能遇到是自己的福分,實在不想再錯過,請餘良發發善心原諒自己,大慈大悲收下自己,自己一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一心向善,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劉農說完,淚流滿面,痛哭流涕。
餘良聽後,也有些心酸,慢慢走過去,把劉農從地上攙了起來。
見餘良把自己攙了起來,劉農心中暗喜,覺得自己這套精心準備沒有白費。
自從劉農產生想拜餘良為師的念頭後,第二天就開始四處打聽,很快就打聽到了餘良的姓名和住址,還無意間聽說餘良夜裡常去礦口的小樹林溜達。畢竟這個地方不大,人也不多,相互認識的機率高。
打聽清楚餘良的姓名和住址後,劉農就想去職工宿舍找餘良,但仔細一想,覺得不妥,於是去找自己的堂叔劉學易求教。
劉學易是劉農的堂叔,在南流縣城居住,在家開了個卦攤,以此為生。因為據說和一個世外高人學過幾年《易經》,對一些占卜、算命之類頗為精通,因此人送外號“劉半仙”。
聽了劉農的來意,“劉半仙”嘿嘿一笑:“都說不打不相識,你和他還是有緣分的。這件事成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要提前好好謀劃一番。”
劉農忙問如何操作,“劉半仙”慢慢一擺手,“別急,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聽完以後你就大致知道如何做了。”
“宋朝有兩個很有名的年輕人,一個叫楊時。一個叫遊酢。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幾歲時就能寫詩,人們都稱他是‘神童’。遊酢從小刻苦勤奮,經書看過一遍就能熟記在心,倒背如流。據說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第一次見到遊酢就看出他將來可以擔當重任,所以高興地收他為弟子。楊時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經拜著名學者程顥為師。後來程顥去世了,他又把楊時推薦給自己的弟弟程頤。於是楊時和遊酢都成了程頤的弟子。兩個人經常一起探討學問。一天,楊時和遊酢因為一個問題爭吵起來,兩個人都覺得自己看法正確,爭來爭去,沒有結果。最後,楊時提出建議:‘我們去請教老師吧。’遊酢點頭同意。
兩人說走就走,那時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