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相當心疼黛玉
不敢說有類似的境遇
只好說黛玉的骨子傲,求精神的超脫,雖都是線條與計較,可處處不曾計較。她同情,故而更容易觸悲生憫,可她無處安放自己的敏感與情義,只好嗚咽甚至是怨出來。由悽冽的情場撕合更好去應證內心精神追求的蕭索與真摯。我想情從出生就已然是欲的,唸的,情的生出源自心的振動與索求,所以它必然會與精神慾念相勾連,它可感不可視,始動不安靜。心念動了太多,身子是無力支撐那份腸意的苦楚,也倦於時刻對於非物質做出感應,人自然是靜的、虛的、弱的。
常有人談黛玉的佛性、悟性,我想生來對精神世界有追求的人悟性不會差,畢竟先有性後才定,它天然走的這一派,或說它的目的就在於悟所謂的性。而敏感細膩的黛玉又恰逢失意的生活困境,再結合自身本來不遠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清高,自然是苦楚的。
我認可黛玉具有悟性,或說她的生命即生命歷程天然就是求悟的,但不認可她似佛。
佛是什麼,智慧之光。佛的智慧由心念升起再由智慧降落,達到了知行的合一。佛即是慧法,超越了時空與方法論的限制,最終落到了意識層面。有悟性的人無疑是需要更多的碰撞與體察,更敏動的心去判斷感應的,真相是實踐出來的,不是憑空生出來的,在內裡更秀美的人往往是反應了太多而質變了。但關鍵點不在於憫,憫只是始動的惻隱之心,善心,善即向上,即清澈純然,惡即濁,這很好分辨。善是天賦,意味著它的境界更純粹更易吸收本來天然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就包括智慧與愛。這也為什麼我說她不似佛,她聰穎、靈性、細膩也富有柔情,但情不至於是愛,聰明也不至於是智慧,情與感是感性認識,是感性的碎片與經驗,如果沒能夠統領起來它是鬆散的。換句話說,也就是佛不在於憫,慈悲的高階之處不在於悲,而是將悲化為慈。
試想黛玉若能得其道,她何苦呢,也不至於早早逝去。她若得心法,搭配她天然的優勢與財富,實在沒理由落陷。
人們常說,黛玉命苦是因為她本來註定是給賈寶玉還淚的,包括這點也常常是很多人的誤區,就是誤以為黛玉對寶玉的感情是單純的愛情,是因為愛情的苦她才至於如此,從這裡也看得出讀者們常常把愛情作為人生目標的一種來解釋他人的命運,這種對人生觀的不充分認識也導致了許多人在這一問題上喋喋不休。
實際上,我們不能拋開故事設定去看這部作品,這部作品的魅力就在於人運人命的無常、事物財富的興衰、人的命運軌跡的不同、不同的人性人心表達,是一本結合人本的樸素哲學。
換到設定上,也就是黛玉的命運天然帶有設定的加持,就是她要用眼淚報答賈寶玉,那麼眼淚就是動心忍性之物,無疑意味著寶玉能觸及她內心的敏感處,從而形成了一個流暢的迴路“還淚”。愛情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去達到這一點,但黛玉實在沒有理由去愛上寶玉,因為那份觸動在第一面就已經產生,那不是處於單純的情愛,而是一種碰撞。
我想黛玉對於寶玉有時並非是主動的願意去生情,畢竟她寫的詩句實際上從來不侷限於小情小愛,也從這裡來看黛玉就是應驗了命運糾葛的buff止不住的會和寶玉這種形象糾纏。這讓我想到了星宿關係的命之星,關係是在產生聯絡後確定的產物,而不是天然被奠定的,也就是關係本身很純粹,沒有分別,是人們給它了定義。
:()一起淋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