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黃河不死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過來解開了太子的穴道,又給王承恩和金鉉敷了解藥,其餘的死傷將士死的登記在冊,傷的全部讓御醫治療。
崇禎傳旨加封王承恩為十二監的總掌印,掌管所有的太監和錦衣衛,加封王家彥為兵部尚書,加封金鉉為兵部侍郎,然後今晚所有巡城參戰的兵將全部晉升一級,死難的將來按大明烈士撫卹。
這一頓雞湯灌的手下將士又是熱血沸騰山呼萬歲了,他們覺得跟著崇禎幹太值了,就是死了,也能夠為子孫後代掙個出身。
路向東一頭栽進了護城河,噗通一聲,水花四濺。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路向東從護城河岸又探出了頭,但是又沉了下去,水面撲騰了兩下。
“河裡有人,快……”夜巡的大順軍從這裡經過,剛好發現水裡的響動。
下去幾個人,七手八腳把路向東弄到岸上,發現路向東渾身是血,人事不知。
這不是一個死屍嗎?
用手一摸,嘴裡還有口氣兒。
趕緊抬到軍營之中,找軍醫給調製傷口,然後他們打算到天亮再告訴主將劉芳亮。
但是到了天亮,此人已經蹤跡不見。
於是趕緊尋找,找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此時的路向東已經出了上京,拖著受傷的身軀,如此狼狽,再F想想自己留下的大話,根本無顏再去見李自成和牛金星了。
他站在上京外,晨風蕭蕭。眼望皇宮,他咬牙發狠:昏君崇禎,你等著老朽,今日不死,誓報此仇和殺子之恨!
看看似亮非亮的天,他分辨了一下方向,一瘸一拐的消失在通往東北的羊腸小道上……
永平府。
寧遠總兵吳三桂,帶著4萬關寧軍,對外號稱8萬,暫時駐紮在這裡。
從寧遠經過山海關再到這裡有六多百里的路程,但是這裡離上京還有五六百里的路程,他們便不再往前走了,就在這裡磨蹭。
不過吳三桂以前走的也不快。
從3月初接到崇禎的入衛勤王旨意,加封他為平西伯,到現在20天過去了,這位被朱由檢視為大明倚重之臣的寧遠總兵僅僅走了600餘里。
平均一天30裡不到,這可不是加急行軍,而是蝸牛速度。
吳三桂之所以在這裡晃,當然是有原因的。
他不想在於關外的韃子周旋了,從他20歲與他舅舅、父親一起戎馬生涯,就與韃子打交道,現在已經將近20年了。
韃子的勢力越來越大,還有厲害的紅衣大炮,而明軍這邊是贏少輸多,關外的防線一步一步的喪失。
從孫承宗,孫元化,到袁崇煥,在寧錦一帶築起了三道牢不可破的防線,現在只剩下這道寧遠防線了。
一任又一任的督師、總兵死走逃亡,戰死邊關的不說了,沒戰死的被崇禎抓走砍頭了,就連袁崇煥也被處於極刑。
糧餉發不下來,軍隊譁變,明軍將領紛紛投降,先是孔有德,接著是尚可喜和耿仲明,後來就連洪承疇都投降了韃子。
吳三桂也有些心灰意冷,他不想投降韃子,但更不願待在大明的寧遠。
別看努爾哈赤一命嗚呼了,但是他的兒子皇太極比他還厲害,在他的治理下,後金一天天崛起,成長為大清國。
取代蒙古和契丹,成為盤居遼闊草原上的雄鷹之王。
此消彼長,大明朝日以頹廢。
大明朝廷喜怒無常,最不好伺候,特別是崇禎喜歡秋後算賬。他不知道哪一天懸在頭上的天子劍就會落到他的脖子上。
因此他早就想撤回關內了。
現在朝廷加封他的官職,讓他入衛勤王,真是天賜良機。
但此時他腦袋非常清醒,讓他入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