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第2/3頁)
閔澤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心中惱怒,見到李師師就要大發龍威,卻見師師&ldo;愁眉淚睫,憔悴可掬&rdo;,心中一軟,酸溜溜地說:&ldo;你到何處去了,竟如此傷心?&rdo;李師師委屈地說道:&ldo;臣妾得知周邦彥被攆出京師,前去送別去了。&rdo;徽宗皇帝冷笑道:&ldo;他不是很會寫詞嗎,不知今日又作了甚詞?&rdo;李師師答曰:&ldo;今日又寫了一首《蘭陵王》,煞是感人,且讓我慢慢唱來。&rdo;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徽宗皇帝雖然心裡很彆扭,還畢竟是位大藝術家,品味很高,懂得真正的藝術。道君皇帝聽李師師這深情一唱,也不禁被打動了。師師檀口輕開,為周邦彥告情。徽宗不僅順勢赦免了周邦彥,還越級提拔了他,讓周邦彥進入了國家音樂管理部分。這個故事最先為宋朝的張端義《貴耳集》所記載,後來漸漸成為了戲曲小說的重要素材。《水滸傳》中宋江想招安,也沒有其他門路,後來想到了李師師這條曲徑,或許正是受到了周邦彥的啟發。
二十、周邦彥(3)
不過,嚴肅的學者眼中是揉不進半點沙子的。這個故事雖然流傳甚廣,民間喜聞樂道,但在學者們看來紕漏甚多。王國維在《清真先生》中專門對這個故事進行了詳細地考證與辨析。他告訴我們,徽宗皇帝即位時,周邦彥已經是六十出頭的糟老頭子了,李師師肯定不會對這樣的人產生感情。不過,致力於周邦彥生平並認真撰寫《清真居士年譜》陳思先生卻說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時,周邦彥尚是四十四歲。四十多歲的年紀,雖然年紀還是偏大,但產生一些風流逸事似乎還是可以接受的。更何況,關於周邦彥的傳說實在太多了。周邦彥作品中有關艷情的作品也確實太多了。他早年疏雋少檢,時常光顧秦樓楚館,與形形色色的妓女交往頻繁,為他們的美艷、聲技所傾倒,時時形諸歌詠,這難免會在時人心目中留下風流的形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