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來參加,一共好幾百人。雖然官的比例減少了,但裡面還是有官。
哦,摻沙子!但不知從哪裡摻起。
廖仁松說,先從區上做起,對我們區上領導幹部進行民主測評。
我問,測評些什麼呢?
廖仁松說,這是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當時我們想,既然我們是在為老百姓做事,那麼測評的內容就應該體現這一點。所以我們就設定了工作能力、政策水平、精神狀態、群眾觀念、調查研究、碰硬精神、辦事效率、作風民主、以身作則、清正廉潔、工作實績等這些專案,一共11項。原來這些專案當中還有子專案,後來覺得不能這樣分,還是簡單點好。
這是對的。成百上千人來測評,當然宜粗不宜細。專案分得太細,一些群眾代表就不知道怎樣下筆了。
我又問,如何打分呢?優良中差還是百分制?
廖仁松說,好、中、差,三等,另加棄權。為什麼要有“棄權”?因為領導幹部分管的工作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熟悉他們,瞭解情況。你非要他評出好、中、差來,肯定不客觀。所以就給大家說,你瞭解,你就選擇好、中、差;不瞭解,你就棄權。結果第一次測評時,棄權票就相對多一些。
我說,這不是壞事。這說明大家都很負責,總比不負責任亂打分好。
廖仁松同意我的看法。他說,測評完了過後,我們自己也認為這種評價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但是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我們測評的結果,是按照慣例由組織系統內部掌握呢,還是向老百姓公開呢?
是啊,公開還是不公開,這對他們的基層民主建設可是一個考驗。就像哈姆雷特說過的那樣: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
廖仁松說,當時一部分意見認為應該公開,一部分意見覺得不公開好。主張不公開的也有一定道理。因為是第一次,大家不一定拿得穩。再就是有些領導幹部某一項好票少一點,或者差票多一點。如果公佈出去,有些人就擔心會不會影響領導在群眾中的威望威信,會不會挫傷積極性。反覆討論沒有結果。仲彬書記就採取先黨內後黨外的辦法,最先在常委會上,後來在全委會上,就把票數公佈了。全委會上多數同志認為,既然請了老百姓來給你們投票,老百姓有權知道這種結果。人大、政協也是這個意見。於是就在報紙、電視公佈出去了。
我問,向全區公佈?
廖仁松說,對,向全區公佈。
我又問,完全公開?
廖仁松說,對,完全公開,所有老百姓都知道。
我再問,公佈出去以後怎麼樣呢?
廖仁松說,公佈出去以後,就有了新的問題。既然你請了老百姓來畫票,這就等於是徵求意見了。如果某一項差票多,就說明老百姓意見大,說明你本人和領導班子存在突出問題,你就要向老百姓作個交代。所以公佈的第二天,我們就進行自我剖析,由電視直播。同一時間,全區60萬人都看到,有11位領導同志在電視上作檢討,分析原因,作出承諾,保證改進。整個新都區對這件事反響非常強烈,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都說領導幹部自我檢討的意識強了,是我們老百姓的福氣。第一次民主測評初見成效,我們就開始推進……
群眾的眼睛(2)
我問,把“官評官”徹底變成“民評官”?
廖仁松說,對。當然也有一個過程。第二次民主測評時,所有的黨代表、人民代表、政協委員全部參加。黨代表300多人,人民代表200多人,政協委員200多人,加上去有700多人。其中人民代表和黨代表之間有交叉,另外人民代表和黨代表中的領導幹部不能參加,總共就是五六百人。然後就是我們所有的村、社群的支部書記、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