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輸西方*自由思想,而他在進入中學後又結交到不少具有進步思想的同學,大家常聚在一起,讀由陳獨秀創刊的《新青年》,由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等進步刊物,思想上受了很大的啟迪。“五四”運動爆發後,陸久之更是樹立了“驅除韃虜,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憧憬著要建立一個“點燈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穿衣用絲綢,人人有飯吃”的新世界。
陸久之的進步思想讓他那個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的父親陸翰擔心不已,陸家是傳統的書香門第,詩禮傳家,秉遵祖訓“學而優則仕”。陸翰深怕自己這個寄予厚望的長子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不僅時常苦口婆心地勸導他,而且還限制他的行動。
然而,陸久之是個機靈人,他知道父親不同於那種死板的封建官僚。為了把父親拉到自己的陣營中去,他經常把一些進步的傳播新思想的書刊帶回家,特地放在衛生間。陸翰有個習慣,一坐到馬桶上,就要隨手拿一份書報翻看。久而久之,看多了《新青年》、《湘江評論》之類的刊物,陸翰多少受了一點影響。因而他對陸久之的思想和行為,不再過多地干涉和限制。
中學畢業後,十八歲的陸久之決意告別自己紈絝子弟的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自食其力。恰在此時,常州有個在北洋軍閥政府內做過官的劉柏生,他棄官從商,在天津、上海籌辦寶成紗廠。為照顧家鄉人,公開在常州登報招聘。陸久之瞞著家裡人,偷偷跑去報了名,被錄取為練習生。
家裡人得知後,見陸久之意志堅決,萬難阻攔,只得千叮萬囑送他上了車。年輕氣盛的陸久之只帶了隨身替換的幾件衣物、一些零星日用品和為數很少的錢,獨自踏上了人生的新旅程。
臨行前,母親擔憂地望著兒子,過慣了豪門子弟生活的兒子能習慣他未來經受的一切嗎?兵荒馬亂的年頭,他為什麼不好好地待在溫暖舒適的家中,非要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去闖蕩呢?
但陸久之眼睛裡閃現出的對於新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以及同齡青年中少有的堅毅和樂觀,使他的母親感到欣慰和鎮定。母親流著淚祝福著兒子,深信有一天他會帶給她驕傲!
帶著對故土的依戀,帶著對親人的不捨,也帶著對未來不可知命運的猜測,陸久之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常州,前往上海。
上海,將有什麼樣的命運等待著他呢? 。。
二:寶成紗廠
下了火車,陸久之並沒有直奔寶成紗廠。初來乍到的他,對有著“十里洋場”之稱的大上海,有著年輕人特有的新鮮和好奇。
上海的天色並不見好,雖然未下雨,卻是陰悽悽的。馬路上很清冷,行人寥寥。陸久之信步來到火車站附近的一條名叫“蕃瓜弄”的小弄堂內,眼前的所見令他大吃一驚:那兒空氣惡濁,蒼蠅蚊子滿在飛,臭蟲跳蚤滿屋亂竄,擠在擁擠低矮小棚棚裡的人們面帶菜色,骨瘦如柴,神情呆滯……
“這簡直是人間地獄,怎麼能住人呢?”陸久之自言自語道,住慣明軒敞室的他,無法想象這樣的環境中,居然會有人能夠生存!
陸久之沒在這兒多逗留,衣不蔽體的大姑娘,面黃飢瘦的孩子,使他想起“穿衣用絲綢,人人有飯吃”的理想成為現實,是一件何其艱難的事!
總有一天,社會不再是今天的社會,所有的不合理將會被消滅,人人都會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懷著這樣的心願,陸久之來到了寶成紗廠。
因為陸久之考試的成績相當優秀,也因為他是個氣度不凡的世家子弟,老闆劉柏生對他很是另眼相看。他把陸久之安排在廠長室當練習生,實際上是做廠長秘書的工作。向來讓人侍候慣了的陸久之,居然很快習慣了他的工作。他幫著廠長起草檔案,刻著蠟紙……幹得不亦樂乎!
有一天,陸久之正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