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5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修築了官廳、密雲、懷柔三大水庫。有了這三盆清水,這才保障北京市進入了大發展的新時期。
半個世紀過去了。北京的缺水形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嚴峻。上游地區來水越來越少,地下水赤字越來越大。近30年來,平原地區地下水儲量減少59億立方米,地下層出現了2000平方公里的空心漏斗,“盲人瞎馬、夜半臨淵”。這種危險狀況,怎麼形容都不過分。
新世紀的鐘聲敲響之後,北京的水利建設開始由昔日的農田排灌轉向了城市節水。由於北京的吃飯問題解決了,市政府掄起“節水”的砍刀,砍掉了20萬畝水稻田。因為稻田用水太多,每畝耗水量在2000立方米左右。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水數十萬立方米。這筆開銷原先都用地下水來補充。如今退糧還林,有的改為節水型旱田,隨之關閉了4000眼機井,這就有效減輕了地下水的負擔。
列城祈雨圖會再現嗎(2)
位於玉泉山下的京西稻,曾是皇宮的貢品,連慈禧太后都誇那米好吃。現將這片稻田變為綠地,北京的節水決心之大,由此可見。
雖說目前北京落實一系列節水措施,但未來北京水荒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曾以三種辦法度過了三個時期的水危機:
20世紀60年代中期靠開挖京密引水渠,引用密雲水庫的水度過了城市供水危機;20世紀80年代初期靠中央決策,密雲水庫不再為天津、河北供水,這叫舍津冀而保京城,加上京內的節約用水和計劃用水,順利度過了水荒。
21世紀初期,北京的需水量為每年49.27億至50.59億立方米,到2010年,年需水量為52.70億至53.95億立方米,而地表水加地下水為年40.88億立方米、枯水年和特枯水年僅為37.54億至33.99億立方米。這就是說,北京今後每年用水缺口達10億到20億立方米。長此以往,北京地下水和庫存水的老本還可吃幾年?
決策層何以面對首都水荒?
2
天津的缺水窘境,自20世紀80年代著名的引灤工程出現後,已經是國人皆知。
天津在1000年前只是個很小的村鎮碼頭,時稱“直沽寨”。後來漸有發展,以“海濱渡津”之意,改稱“海津鎮”,這就有了“津門”、“津沽”、“沽上”諸名。到了明代,明成祖由此渡滄州,賜名“天津”,意為“天子經海渡津”。永樂年間設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清代改衛為州,後設天津縣。1928年才改為特別市。1930年改稱天津市。
天津的母親河是海河。轄區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50毫米。北部山地的迎風坡為華北多雨地區,可達900毫米。1975年7月29日,這裡日降雨量為316.5毫米。降水如此集中,極易形成水災,造成有限水資源的浪費。新中國成立後開挖了河道寬400米的永定新河;治理了獨流河、子牙河等人海河道,提高了排洪能力。從此,北部的薊運河與海河水系共同組成了天津地區的水網,基本消除了廣大轄區洪澇災害。但對天津的缺水形勢改善不大。
由於便捷的鐵路運輸和天津新港的建立,天津成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之一,成了直轄市和我國第四大城市。無論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需求量越來越大。在此期間,盤踞華北的旱魃鬼使神差地吸去了大量血脈,造成了大範圍的北國水荒。作為天津水源的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以及海河一些支流,先後斷流或乾涸,大大減少了對天津的水源補給,天津成為真正的“困城”。
海河流量減少了,海水侵蝕,天津人天天喝苦水,那滋味真叫度日如年。當時的天津市委書記李瑞環沉重地說天津人喝的一杯水裡,就含有1/3杯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