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汪世顯遇刺身亡的時間,正與張珏到釣魚城投軍是同一年。他記得十分清楚‐‐當時滿城軍民都在談論餘玠奇計誅殺奸賊,又好奇那汪紅蓼躲去了哪裡,其兄汪世顯可以說間接因其而喪命,她卻再也未出現過,未免有些不近人情。目下得知小敏兄妹竟是安乙仲與汪紅蓼的孩子,這才隱約推測到這對亂世中的奇男女多半是躲去了大理,難怪以汪氏及安氏兩大家族的勢力,也一直未能尋到他們。
阮思聰之前曾以為餘玠獨子餘如孫悄悄來到釣魚城,行蹤又如此詭秘,是因為餘玠懷疑興戎司主帥王堅是朝廷暗帥,現既能肯定餘如孫另有目的,並不是來監視王堅,反而長長鬆了一口氣。
張珏道:&ldo;若真如此的話,餘相公要對付的必然不是汪世顯之子汪德臣或是汪良臣‐‐他二人影響力不及其父十分之一‐‐多半是要對付蒙古皇子闊端。但已經有汪世顯的前車之鑑,闊端還會再上當嗎?&rdo;
阮思聰道:&ldo;這就是為什麼綁架安氏夫婦的孩子,多半是要挾汪紅蓼親自出面。聽說汪紅蓼有傾城傾國之色,當年蒙古皇子闊端對她一見傾心,汪世顯要將她嫁給闊端,她自己卻不願意,悄悄離家出走,逃入宋境,設法找到了未婚夫安乙仲,然後一起遠走高飛。真可謂有情有義的奇女子!可惜命運弄人,因為她的特殊身份,老天爺始終不肯放過她。
餘相公先是用她的名義,刺死了她兄長汪世顯,現在又要利用她的孩子,要挾她親自去對付闊端。唉,上蒼當真對她不公。&rdo;
他究竟是文人,忍不住感慨一番,又覺得那汪紅蓼畢竟是汪氏家族的重要人物,自己公然在合州副帥面前同情敵人,實在有些過了,忙補充道:&ldo;適才一番言論只是於汪紅蓼個人而言。雖說她的遭遇值得同情,但對我大宋來說,卻是件大大的好事。如果事情進行得順利,不但可以借汪紅蓼之手除掉闊端,而且足以陷秦鞏汪氏於不義,即使蒙古人不殺他們,也不會再予以重用了。&rdo;
張珏道:&ldo;餘相公深謀遠慮,既然他決定這麼做,必是有他的道理。
但我不大明白的是,安公子既是重要棋子,為什麼要將他關押在釣魚城,而不是留在重慶府呢?&rdo;
阮思聰道:&ldo;汪紅蓼這件事又不如何光彩,餘相公當然決計不會讓外人知道,也不會親自去做。餘如孫公子出面,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事了。
事成了,便是大功一件。事不成,最好無人知曉。如果將安公子關在重慶,那裡來往辦事的人多,耳目也多,極容易洩露。聽說朝廷還往重慶派了許多暗探,暗中監視著餘相公。據說制置司門前的水果攤販就是其中一個,所以他敢不給餘相公讓道,還敢當面跟餘相公頂嘴爭吵。安公子既然對後面的計劃至關重要,當然不能留在重慶府。比較起來,釣魚城反而最合適,是距離重慶最近的山城。別看重慶是帥府所在地,論城高池深,防衛周密,遠遠不及釣魚城。即使因計劃洩露而導致新的危機,也盡可以將所有責任都推在現任知州餘知州身上。&rdo;頓了頓,又道:&ldo;不過這也不算什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如果餘相公被奸人陷害擺布,調離了四川,那才是蜀地軍民的損失。&rdo;
張珏道:&ldo;阮先生這麼一解釋,我就明白了。可餘知州為什麼又要將安公子關押在我們興戎司牢房呢?&rdo;
阮思聰道:&ldo;因為餘知州人雖住在州府,卻一向不理政務,官署裡面多是兩位冉先生的耳目。餘相公大概是不願意冉先生知道這件事,不然為何偏巧在這個時候將二人調走?然而冉先生在合州十年,餘知州才不到兩年,你說誰更根深蒂固呢?州府都藏不下餘知州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