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第1/3頁)
[英]約翰·威克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萊茵金屬公司還有另外一種人們從未公開見到過的空中無座力炮,這就是g104式無座力炮。它的口徑達到365 ,或者說143 。這當然是一種不識時務的空想,因為當時已經擁有充裕的火箭,這些火箭可以攜帶同樣尺寸的戰鬥部而沒有必要再採用必須將戰鬥部置於其內、因而身管十分笨重的無座力炮,然而,萊茵金屬公司的工程師們卻偏偏這樣做了。他們造出了一門樣炮,並將它安在鐵軌平板車上,用以試驗衝擊波效應,並驗證他們頭腦中所想像出來的這種無座力炮。這種無座力炮的身管長度為10 (32 ft),兩端各有一個炮口制退器,它所發射的彈丸是一個重量達1400 lb(6356 kg)的穿甲彈,彈丸初速為1000 ft/s(3048 /s)。為了平衡向前的動量,從另一端向後丟擲一個作為配重的沉重的藥筒。人們曾經對這種彈丸的巨大重量感到十分驚奇,但從儲存下來的幾份德國檔案證實,預定的彈丸重量確是1400 lb。身管預計懸掛於&ldo;容克88&rdo;式飛機機身的下方‐‐人們可以想像得到,這種飛機攜帶如此大的負荷,即使搖搖晃晃能以離開地面,也肯定會在空中陷入困境,更何況它還必須以60-80度的俯衝角實施射擊。確曾有一架&ldo;容克&rdo;飛機安裝了這種身管,但它從來沒有起飛過。這個荒謬的方案最後被放棄了,但令人吃驚的是,在這項計劃從開始到放棄的整個過程中,整個設計小組內居然沒有一個飛行員!
萊茵金屬公司的另外一項設計(這是一家富有創造能力的公司),是sg113式77反裝甲無座力炮。這種機載武器的新奇之處在於,它透過載機的機身垂直向下進行發射,向下射出一發直徑為45的實芯脫殼穿甲彈,初速為2100 ft/s(6401 /s),射擊時,與彈丸同時射出的配重飛向上方。電發火電路由安置在飛機上的磁性探測器或雷達接通,而探測器或雷達則由位於機身下方的坦克外表金屬所啟用。還有一個類似的方案,是在飛機上安裝一簇身管,炮口均指向天空,曾經試圖利用這種辦法對高空轟炸機進行攻擊。攻擊時,帶有簇裝炮管的戰鬥機應當在轟炸機機群的下方進行飛行,因為在這個位置上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可以避開轟炸機上的機槍火力。然而,與轟炸機相比,坦克的尺寸要小得多,這樣,sg113式火炮就需要一部十分精密的電子計算機,以便決定何時才應當把炮彈發射出去。正因為如此,所以,這一方案一直沒有達到試驗階段,如果不是由於它還只是一種純粹的方法,一種超樂觀主義的方法,它肯定會受到普遍的譴責。
還有一項更為平庸的設計,雖然它是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達工廠進行的實際製造和試驗,但其思想還是起源於德國人。這就是一種供地面作戰使用的50自動反坦克炮。至少有1門已經製造出來並且進行過試驗,這門炮一直儲存到現在。一個裝有6發炮彈的彈夾裝在炮尾上方的漏斗內,利用後座力作為動力即可將這些炮彈發射出去。由於在設計時把減輕全炮重量放在首要位置,因此,火炮的強度和可靠性都非常低,結果在進行大量工作,耗贊大量精力之後,這一方案又不得不告放棄。即使這個方案能夠獲得成功,那麼,生產成本也肯定會很高。儘管它在反坦克作戰中可能會非常有效。
同樣的想法也支配了英國人,他們從1941到1943年間,曾經對發射2 lb重和6 lb重炮彈的自動炮進行了研究,但唯一的結果是,搞出了一種發射6 lb重炮彈的海軍炮,裝在摩托炮艇上。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設法把反坦克炮架設到飛機上,各國曾經耗費了大量時間和人力。其中,最簡單的一種辦法,就是將1門地面火炮直接安裝在一架雙引擎飛機的機頭內,就像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