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月,楊秀清來信,對陳城嚴詞切責。
信中稱陳城辜負天朝信任,將銅陵視為己有,不遵天朝法令,不向天朝繳糧納銅。又說陳城私下與洋人聯絡,放縱洋船肆行長江,意圖挾洋自重。
來信言詞苛刻,卻只有批評,避口不談懲罰措施。
劉文秀,原本是老洲鄉的鄉紳地主,曾主動配合當地分田運動,並率族人加入火軍。此時他已加入復興會,成為陳城的重要幕僚,任師參謀部作戰科參謀。
劉文秀認為,楊秀清耳目甚多,對火軍在銅陵的動向一清二楚。
早不來信,晚不來信,現在卻來封沒頭沒尾的批評信。
楊秀清一向不管火軍,這封批評信一定另有用意。以他色厲內荏的特點,加之北伐西征連連失利,楊秀清必定有求於陳城,不是要借武器,就是要借兵。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陳城同意劉文秀的看法。反正火軍已練成八千人馬,又在緊鑼密鼓修建槍炮廠,不必再懼怕楊秀清。
劉文秀代陳城回信,對楊秀清來信中指責的事項一一辯解。劉文秀文筆通暢,語氣懇切而不失尊重,邏輯清晰而有理有節。
回信後連續十來天,天京那邊並無迴音。看來,楊秀清可能是偶然想到了火軍,藉機敲打陳城。
3月中旬,楊秀清的回信姍姍來遲。信中一一駁斥劉文秀的辯解,最後要求火軍出兵,援助太平軍西征。
回信末尾說,火軍託寄太平天國名下,東王命火軍守銅陵。火軍得以在銅陵立足,火星人能夠延續血脈,諒火軍必能感戴東王恩情,舉兵以助天兵西征。若不遵東王調令,天國將視火軍同清妖,必舉大軍而滅之。望火軍好自為之,務必在三日內完成準備,拔營西向。
狼,還是來了。
劉文秀看過信後大驚失色,他建議陳城滿足東王要求,派出一支偏師參加太平軍西征。銅陵是火軍根本,必須留下主力固守。
陳城有些舉棋不動。從內心裡,陳城只想儲存實力,不願參與太平軍與湘軍的混戰。但看楊秀清的語氣,似乎必**軍出師。
若與楊秀清翻臉,以太平軍百戰之師,火軍即便要與其一戰,也必會損失慘重。
在執行局會議上,大家也是意見不一。荷田和何兆武主張固守銅陵,最多選擇一支偏師支援太平軍。黃宇、王韜、李想則主張率主力西征,在戰鬥中壯大火軍,招募新兵,擴大地盤。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陳城偏向於後者,但仍在猶豫。只能先令黃宇的一團、王韜的二團、李想的三團做好出徵準備,令其他部隊加強警備。
次日早上,斥候來報,說太平軍大軍乘水師戰船自天京逆流而上,足足有兩千條戰船,晝夜不息駛往上游。又有兩路陸軍沿著長江向西行軍。不用說,這必是西征軍的援軍。
南路軍已行至繁昌,帶兵將為國宗石鳳魁。這石鳳魁乃是翼王石達開的堂兄,身份非一般將官可比。
北路軍馬不停蹄往西趕路,帶兵將為殿左二十七指揮曾天誥。他是太平軍大將曾天養的弟弟,預備前往安徽戰場。
援軍主帥是國宗韋俊,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俊不像石鳳魁這種草包,能攻善守,是眾多國宗中不可多得的戰將。
儘管軍情緊急,但石鳳魁依然在銅陵東郊鯰魚山紮營,率領五百親兵拜訪火軍。
名為拜訪,實則逼師。石鳳魁的親兵荷槍實彈,殺氣騰騰朝銅陵縣城奔來。
陳城的火軍也有七八千人馬,又有自動步槍等先進武器。石鳳魁敢深入虎穴,確實很有膽量。
一見面,石鳳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