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第2/2頁)
祝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套。
慶帝對這一決議不置可否,交給群臣複議。
呂朔看到了這一機會。
呂朔雖然之前因過貶職,不過誰都看得清楚,慶帝對他的信寵,依附他的只多不少。
呂朔知道如今邊關乃是慶帝的心腹大患,王振有著大用,因此他動不得世家。
所以要想走到他想要的位置,那麼王振是斷然不能留下的。
而這次慶帝讓群臣商量是否要讓王振率軍收復河套,呂朔表態道:「王振欲率數萬之眾,深入艱險之地,驅除數十年盤踞之兵,談何容易?」
他話一出口,立刻受到兵部尚書王奎的駁斥。
王振是王奎的侄子,都是王家的人,不過王奎秉著用人不避親的原則,況且他也信任王振的能力,自然不會拆侄子的臺。
加上王振真的能夠收復河套,從此王家滿門榮寵,呂朔又算什麼?
於是王奎抨擊呂朔不懂戰事,一味軟弱,並且說如今國盛兵強,只要下定決心收復河套,從此便可邊關肅清。
王奎的話語頓時得到許多人的附和,慶帝也有些意動,呂朔於是不再開口。
隔了幾日,慶帝下了一道詔書,讓兵部戶部工部修邊餉銀造器,來預備戰事。
此時朝中人心激動,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份詔書依舊出自呂朔的手擬。
泰安八年,就在謝舒前去赴任河督一年後,王振發兵十萬往河套而去,同年,呂朔官復紫微令。
戰爭一起,便沒有止境。
三天兩頭,都有軍報從河西傳到京中,很快便堆積如山。
慶帝一開始還興致勃勃,熬夜看過幾晚後,接著就感覺枯燥乏味,軍報不像普通的奏事摺子,軍情也不是能夠一語就能說的透的,戰場上瞬息萬變,資訊也需要辨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