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夢江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00 51
傍晚斜射的陽光在青石地上留下了老房長長的陰影。
石語幾乎是不假思索便踏進這條被遺棄的弄堂。他就出生在這一帶,在這裡長大,直到在彭浦火車站踏上南去的列車。
石語對這一片曾經很熟悉,但現在和這個城市的許多地方一樣,馬路拓寬,居民動遷,把這一處地方弄得幾乎面目全非了。
原來沿馬路是一條條弄堂和成片的石庫門房子,現在舊房開始拆除,但大部分房子還矗立著,只是無人居住。
這大概是上海弄堂裡最後的青石地面了,石語想。這二三十年中,一塊塊青石先是縮到了路兩邊,然後是完全被水泥路面取代,再後來,連弄堂都一條條消失了。
穿過無人的弄堂小徑,石語始終有一種怪異的感覺。一片死寂中,門窗洞開,房中泛黃或發黑的陳舊牆壁上,每一處斑駁的痕跡都在無聲地講述著往昔的故事。彷彿隨時都會從某一扇油漆剝落的木門後走出一個穿著長衫的人影,或者會有一雙沒有表情的眼睛,從黑暗的窗洞裡穿過七十年的歲月望過來。如果張愛玲筆下的什麼人此刻從一道後門裡踱出,似乎比此刻的石語更能與周圍的環境諧調。
老弄堂一旦沒有了人,立時變得益發老舊,讓人感到時光在這裡停滯,永遠停在弄堂口水泥塑成的數字&ldo;1925&rdo;那個時代。在這種氛圍下,石語懷念起這裡擠滿居民的時光。從黑漆大門後走出的張家阿姨或者亭子間好婆拎著菜籃,高聲談論著眼下的菜價;前樓的無線電送出評彈的三絃聲;磨刀人阿四掮著長凳,滿懷希望地吆喝著&ldo;削刀‐‐磨剪刀&rdo;;誰家的油鑊畢剝作響,飄出煎帶魚的香氣;稀稀落落的雨點中,是孩童興高采烈的兒歌:&ldo;落雨嘍,打烊嘍,小八臘子開會嘍&ldo;……
石語走在這兒,有一絲說不清楚的感覺慢慢滲入體內,很複雜,不知是留戀,懷舊,惆悵,還是別的。
他總覺得不自在,周圍寂靜得怕人,好像背後有些動靜,待轉過頭來,又什麼都沒發現,唯有斜陽中舊房的陰影交織紐結在一起,斑駁而雜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