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頁)
絢爛冬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不多,因此,訴苦會也往往開的啼笑皆非,有一個老貧農來了一個實話實說 。他說:“其實,地主也不是全都壞,並不是都向劉文彩那樣萬惡毒霸,無惡不做,有時人家還幫助過不少窮人,沒吃,人家借給,沒錢時人家也借給 ,咱不能彎著舌頭說話,有一回我牽著驢去犁地,東家正在過喪事,他的娘死了,我牽著驢從他門前過 ,忽然驢的韁繩開了 ,就往東家院裡跑,我去追趕,趕到東家院子裡我對驢說,你跑到這裡還想吃東家的供桌嗎,結果,東家給了我一巴掌,罵了我一句,我叫他叔的,罵一聲也應該,我侮辱了人家的父母,捱打是嘴作踐,自找的,怪不得人家。”訴苦的沒講完主持人說行了,別訴了,你是訴苦,還是為地主評功擺好?當時的訴苦會經常開,也經常 鬧出笑話,人們在訴苦的同時,生活趕上自然災害,日子並不比舊社會強多少,但人們有一顆共度難關的決心,因為國家主席 也吃不好。
另一個活動,是憶苦思甜,六十年代的人生活過的很差,在我們家鄉這一帶,幾乎沒有幾個能吃飽穿暖的,這當然是當時的政策原因,再加上自然災害 ,地裡不收糧,人又搞浮誇風,結果餓死了許多人。可在憶苦思甜會上,人們還是滔滔不絕的控訴萬惡的舊社會,憶苦思甜有多種形式,一是利用開會的方式,由老年人講述,回憶舊社會 的生活,二是吃憶苦思甜飯,吃憶苦思甜飯的目的就是叫人們不要忘記 舊社會,不要叫地主階級復辟資本主義,吃憶苦思甜飯時人們故意弄些菜糠之類的食物吃,吃的目的叫人們記住舊社會的生活就是這個樣子,其實,當時並不用吃憶苦飯,因為當時的人們每天吃不飽,因為地裡收的糧食不夠吃,一半口糧靠國家救濟的,往往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政府號召人們吃憶苦思甜飯,是讓下一代的年輕人和孩子們不忘階級苦,牢記民族恨,可是我們這代人每天在吃憶苦飯,都沒有覺察到憶苦思甜飯的多餘,因為我們有一個嚮往,總認為明天會好起來。
我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並沒有生活在蜜罐裡,我們在畸形的年代成長,在飢餓中長大,也練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正是有那段不同尋常的經歷,我們才能坦然地面對社會上發生的一切,更何況今天的日子越過越好。
(23) 爭與贏
無論怎樣提倡安定、構造和諧、維護和平,自然界、社會上、生活中的鬥爭也是避免不了的,因為有些事情必須經過鬥爭,角逐較量才能達到目的,才能分出輸贏。別說高階動物人類,就連動物微生物也要透過鬥爭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念,往往透過鬥爭取得*權,來繁衍自己的後代,透過爭鬥滿足自己的慾望。微生物也透過排他性來維護自己的生存權力,花草樹木也要蒸蒸日上來獲得陽光。否則就會零歷成泥碾作塵了。因此世界上自然界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格鬥、征戰、廝殺。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現實和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比如,許多秀才去趕考,因為只有一個人能中狀元,所以存在著競爭。一個國家,一個單位,一個團體只有一個頭,想當頭的人多了,無形中就有了角逐,甚至充滿了殺機。在人們共同追求一個目標時,就無法避免鬥爭、角逐和競爭,但世界上自然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爭鬥決一雌雄來實現個人的目標,於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就有了觀念上的創新,叫構造和諧社會,實現互利共贏,實際上不是自然界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透過競爭,比賽格鬥來決一勝負,因為我們人類畢竟不是生活在運動會上,非比出一個勝負不可,非拿到冠軍和獎牌不行。
小時候,大人們經常鼓勵自己的孩子好好唸書,還不斷拿別人孩子的好成績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鼓勵孩子要超過全班的同學。所以,人們從小就養成了一個比賽,把別人甩到自己的後邊,家長這樣做,老師也這樣教育學生。並組織各種不同的比賽,就連小學生的課本上也有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