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安世,字子孺,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是西漢時期一位傑出的大臣,也是御史大夫張湯的次子。他憑藉父蔭入仕,歷經漢昭帝、漢宣帝兩朝,以其忠誠、謹慎和卓越的才能贏得了朝廷的信賴和尊重。張安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事蹟被後世傳頌,成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一、入朝為官,嶄露頭角
張安世少年時便憑藉父親張湯的地位出任郎官。他擅長書法,因此被安排在尚書檯供職。張安世記憶力出眾,對職責盡心盡力,即使在例行假日也從未外出過。有一次,皇上巡視河東時丟失了三箱書,下詔詢問卻無人能知。只有張安世記住了那些書的內容,並詳細地將書中的內容寫了出來。後來懸賞徵求到了那些書,用來校對竟毫無遺漏。皇上對他的才能感到驚奇,提拔他做了尚書令,後又調任光祿大夫。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昭帝即位,大將軍霍光執政。霍光十分器重張安世的忠厚和才能,尤其是在左將軍上官桀父子及御史大夫桑弘羊與燕王、蓋主謀反被殺後,朝中無舊臣可用。於是霍光奏請任命張安世為右將軍、光祿勳,輔助自己處理朝政。張安世在任期間,國家平安無事,他任用賢士,為朝廷做出了重要貢獻。天子下詔書誇獎張安世的功績,並封他為富平侯。
二、聯合霍光,迎立宣帝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其侄子昌邑王劉賀被大司馬霍光擁立為帝。然而劉賀在位僅27天便因荒淫無道被廢黜。此時出任光祿大夫的邴吉向霍光推薦了劉病已(即後來的漢宣帝)。於是霍光迎立時年19歲的劉病已為皇帝,史稱漢宣帝。
漢宣帝初立時褒獎大臣加封張安世一萬零六百戶他的三個兒子張千秋、張延壽、張彭祖也都做了中郎將、侍中。張安世在化解皇位繼承危機過程中立有特殊功勳成為漢宣帝信賴的重臣之一。
三、代光輔政,位極人臣
地節二年(前68年)大將軍霍光去世後數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封奏書推舉張安世出任大將軍一職。然而張安世聽說此事後再三堅辭不受。漢宣帝不答應幾天後加拜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兼領尚書事。幾個月後又罷除車騎將軍的屯兵改為衛將軍領兩宮衛尉城門、北軍兵營都隸屬張安世管轄。此時張安世的權勢達到了頂峰他統領著京城的衛戍部隊擁有“家童”七百和大批工匠家財甚至超過了霍光。
然而張安世卻十分謹慎周密他每次與皇帝商議大事決定後總是稱病退出。等聽到皇帝頒佈詔令後再假裝大吃一驚派人到丞相府去詢問。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也無人知道他曾參與此事的決策。這種謹慎的態度使得他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得以保全自己。
四、晚年生活與家族榮耀
張安世看到父子尊貴顯耀心懷不安。他替兒子張延壽請求外出補官皇上便任張延壽為北地太守。一年多后皇上可憐張安世年老又召張延壽為左曹太僕。張安世一生謹慎為官廉潔他曾舉薦一人為官後來該人來道謝張安世卻認為自己舉賢達能乃是公事豈能私謝於是與之絕交。這種廉潔自律的品質贏得了朝廷內外的尊敬。
元康四年(前62年)春張安世因病上疏歸還侯爵乞求告老還鄉。漢宣帝希望他能多輔佐自己幾年於是張安世又強起辦事。然而到了秋季他還是因病去世。天子贈予他印綬送來輕車甲士賜諡號為“敬”並賜冢地在杜縣束挖上起冢建祠堂。張安世的兒子張延壽承嗣了爵位繼續為朝廷效力。
五、詳細故事:謹慎周密與寬容待人
張安世在任光祿勳時有一次郎官醉酒後在殿上小便主事官員報告要按法處理。然而張安世卻說:“怎麼知道他不是反水漿造成的呢?怎麼能拿小過來治罪!”這種寬容待人的態度使得他在朝廷中贏得了人心。
還有一次有一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