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啟,又稱夏啟、帝啟、夏後啟、夏王啟,是夏朝的第二任君王,禹與塗山氏族女子之子。啟在禹死後取代伯益繼位,透過甘之戰擊敗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鞏固了夏朝的統治。然而,啟在位晚期發生了武觀之亂,導致政局動盪。啟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繼位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的重要變革。
二、人物生平
身世與早年
啟的母親是塗山氏女子,關於他的出生,屈原在《天問》中曾記載:“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與塗山氏相遇於臺桑,懷孕的塗山氏女生下了啟。”啟自幼便生活在父親禹的薰陶下,對治理國家和民生有著深刻的認識和體驗。
在禹治水期間,啟也積極參與其中,跟隨父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對治水的艱辛和重要性有著切身的體會。這些經歷為啟日後繼位並鞏固夏朝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位之爭
禹死後,按照傳統習俗,應由議事會推舉的法定繼承人繼位。當時被推舉的是伯益,他是顓頊和少典氏的後裔,曾協助禹平水土有功。然而,啟作為領袖之子,在議事會討論繼任者人選時雖被優先提名,但他的功績與威名無法與伯益相敵。因此,伯益成為了議事會認可的法定繼承人。
然而,啟並不甘心放棄王位。他利用自己在夏后氏中的深厚根基和廣泛支援,發動了對伯益的攻擊。這場鬥爭異常激烈,啟一度處於劣勢甚至被拘禁。但最終在擁護者的支援下,啟聯合夏后氏及其擁護者發動戰爭,成功擊敗了伯益並奪得了領袖的權位。這一事件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的重要變革。
鞏固統治與晚年動盪
啟繼位後為了鞏固統治地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首先舉行了鈞臺之享盟會通報聯合體內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爭取支持者以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然而這一行為引起了有扈氏等部落的不滿他們公然表示不服從啟的統治並發動了叛亂。
面對叛亂啟果斷地採取了軍事行動發動了甘之戰。這場戰爭異常激烈但啟憑藉堅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指揮才能最終擊敗了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鞏固了夏朝的統治。然而啟的晚年卻遭遇了武觀之亂這場由他的兒子們爭奪繼承權引發的骨肉相殘幾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統治。幸而有彭伯壽率師出征才平定了叛亂但啟也因此身心俱疲最終病死在位上享年約78歲。
三、主要成就
結束禪讓制開啟世襲制
啟取代伯益繼位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禪讓制被世襲製取代的重要變革。這一變革對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世襲制的建立使得王位的傳承更加穩定和有序也為後世王朝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鞏固夏朝統治
啟在位期間透過一系列措施鞏固了夏朝的統治地位。他舉行鈞臺之享盟會爭取支持者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發動甘之戰擊敗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平定武觀之亂維護了王室的穩定。這些舉措使得夏朝得以在啟的統治下持續繁榮和發展。
推動文化發展
傳說啟曾創作了名為《九韶》的大型樂舞以供享樂。這一作品不僅展現了啟對音樂的熱愛和才華也推動了夏朝文化的發展。此外啟還注重教育培養了一批有才華的官員和學者為夏朝的文化繁榮做出了貢獻。
四、軼事典故
甘之戰的動員令
在甘之戰前啟發表了一篇戰鬥動員令《尚書·甘誓》。在這篇動員令中啟首先宣佈了有扈氏的罪狀指責他們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然後啟宣佈了軍事紀律命令部屬各自奉行命令忠於職守努力戰鬥。這篇動員令不僅展現了啟的軍事才能和領導魅力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