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墨子(約公元前476年—約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巨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二、人物生平
1. 早年經歷
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曾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姓氏也簡略為墨。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儘管出身貴族後裔,但墨子卻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學家。
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墨子在家鄉目睹了黃河的滔滔東流,決心外出拜訪名師,學習治國之道,以恢復先祖曾經的榮光。
2. 師從儒者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據《淮南子·要略》記載,墨子原為儒門弟子,曾師從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禹,研讀《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然而,墨子對儒家學說並不完全認同,最終選擇了另創一派。
3.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捨棄了儒學,創立了墨家學派。他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吸引了大批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追隨,逐步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宣揚仁政,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4. 周遊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後來地位下降,更加接近勞動者。他的足跡遍佈齊、鄭、衛等國,還曾打算前往越國,但未能成行。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放棄攻宋的計劃,多次訪問楚國並獻書給楚惠王。楚惠王打算封賞墨子,但他最終沒有接受。越王也曾邀請墨子做官,並許以五百里封地,但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為條件,遭到越王拒絕。晚年,墨子來到齊國,試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未能成功。
5. 墨家三分
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去世後,墨家弟子仍然遍佈天下,數量眾多。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兩家並稱“顯學”。墨子去世後,墨家分裂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三、主要影響
墨子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他的思想和主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墨子主要影響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1. 政治思想
兼愛非攻
墨子的“兼愛”思想主張平等與博愛,認為社會上出現的不平等和衝突都是因為人們缺乏相互之間的愛。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即人人都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這樣社會才能和諧安寧。與儒家的“愛有等差”不同,墨子的兼愛思想強調無差別的愛,具有樸素的平等主義色彩。
“非攻”則是墨子針對當時頻繁發生的戰爭提出的主張。他認為戰爭是凶事,會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墨子將戰爭嚴格區分為“誅”(誅無道)和“攻”(攻無罪),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主張只有為了誅滅無道之君而進行的戰爭才是正義的,其他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應該堅決反對。
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不僅在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