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公孫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人,著名的縱橫家。他因曾任魏國犀首(官名),故史書多以犀首稱之。公孫衍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和軍事才能,在戰國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首倡合縱策略,聯合多國對抗強秦,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其晚年事蹟存在爭議,但公孫衍作為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其事蹟和貢獻仍被後世所銘記。
二、人物生平
1、早年仕魏
公孫衍出生於魏國陰晉,早年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抱負。在魏惠王時期,他擔任犀首一職,成為魏國的重要將領。他主張透過外交手段聯合他國,以壯大魏國的勢力。在徐州相王時期,公孫衍提出了明面與齊國交好、暗中交結楚國的策略,旨在利用齊楚之間的矛盾,使魏國坐收漁翁之利。這一策略得到了魏惠王的採納,並在後來的徐州之戰中得到了驗證。
2、秦將生涯
秦惠文王五年(魏惠王后元二年,前333年),公孫衍離開魏國,前往秦國為官。秦惠文王起用他為大良造,負責秦國的軍事事務。在雕陰之戰中,公孫衍率領秦軍大敗魏軍,攻取了魏國的河西之地。此役之後,公孫衍在秦國的地位更加穩固,成為秦惠文王的重要助手。然而,隨著張儀的入秦和得勢,公孫衍在秦國的地位逐漸受到威脅。
3、重為魏臣
魏惠王后元六年(前329年),張儀排擠公孫衍致其出走回到魏國。公孫衍重新為魏將,仍擔任犀首一職。在陘山之戰中,他成功擊敗楚軍,為魏國贏得了寶貴的勝利。此後,公孫衍致力於拉攏他國,透過聯合出擊來增強魏國的實力。他聯合齊將田朌伐趙,大敗趙兵,進一步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外交手腕。
4、五國相王與合縱抗秦
魏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年),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活動,聯合韓、趙、燕、中山四國稱王,以對抗秦國的威脅。然而,這一合縱策略並未取得顯著成效。次年(前322年),張儀相魏,推行連橫策略,進一步破壞了公孫衍的合縱計劃。儘管如此,公孫衍並未放棄他的合縱理想。
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公孫衍升任魏國相國,再度出使齊國等國,說服各國與魏國合縱抗秦。魏襄王元年(前318年),公孫衍發動五國攻秦的軍事行動,雖然最終未能取得勝利,但他的合縱策略仍然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5、晚年事蹟與爭議
公孫衍的晚年事蹟存在諸多爭議。據史書記載,他在岸門之戰中被秦軍大敗後逃回魏國繼續擔任魏將。然而關於他是否二次入秦為官以及晚年是否出使秦國求和等事蹟則存在不同說法。一些學者認為公孫衍曾再次入秦為官並與張儀、甘茂等人發生矛盾;而另一些學者則對此表示懷疑認為這些記載可能是偽託之作或存在誤記。此外關於公孫衍的最終結局也存在不同說法有說他被魏王所殺也有說他自然老死。這些爭議使得公孫衍的晚年事蹟變得撲朔迷離。
三、主要影響
1、外交策略
公孫衍是戰國中期著名的縱橫家他首倡合縱策略聯合多國對抗強秦。他的外交活動包括在徐州相王時期提出“陽與齊而陰結於楚”的軍事外交策略;在魏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23年)發起“五國相王”活動以積極推進合縱抗秦的軍事外交策略的全面實施;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相魏並發動五國合縱伐秦的軍事行動等。儘管公孫衍的合縱策略並未完全成功但他的外交手腕和戰略眼光仍然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2、軍事才能
公孫衍不僅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將領。他在擔任將領和組織合縱的過程中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