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趙武靈王趙雍,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深遠的政治眼光和非凡的改革精神,在趙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親政後,面對趙國在中原諸侯爭霸中的不利局面,以及遊牧民族的侵擾,毅然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軍事實力大增,成為戰國後期可與秦抗衡的強國。然而,他壯年退位後引發的內亂,最終導致了自己悲劇性的結局。趙武靈王的故事,是一段關於勇氣、智慧、改革與悲劇的傳奇。
二、人物生平
1、承襲父位,初露鋒芒
趙武靈王趙雍,是趙肅侯趙語之子。趙肅侯二十四年(前326年),肅侯去世,趙雍繼承父位,成為趙國的新君主。此時,魏國、楚國、秦國、燕國、齊國等五個諸侯國各派銳師萬人來參加會葬,顯示了趙國的國際地位。
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魏惠王帶領太子嗣、韓宣惠王帶領太子倉到趙國的“朝信宮(今河北邢臺信都)”,以祝賀趙雍登基。同年,趙雍任用陽文君趙豹為相邦,開始著手處理朝政。
趙雍即位之初,因年少而不能親自處理朝政,由博聞之師三人和左右司過三人輔佐。當他能夠親自上朝聽政時,首先向肅侯時期的重臣肥義請教,並增加他的俸祿。對於趙國國內年老壽高的人,趙雍則每月致送禮物,以示關懷。
2、中原博弈,屢敗屢戰
趙武靈王三年(前323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的合縱運動,使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國。然而,趙雍卻認為趙國沒有王的實質,不敢佔據王的名號,只令國人稱自己為“君”。
趙武靈王即位之初,趙國屢次敗於齊、秦之手,損失慘重。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趙將趙護被魏國擊敗,韓舉被齊國在平邑擊敗並被俘(一說被殺),平邑、新城被攻佔。此後,趙國參與的五國合縱伐秦活動也未能成功,反而被秦軍大敗於修魚,聯軍被斬首八萬餘級。
面對中原諸侯的強敵環伺,趙雍利用燕、秦兩國局勢動盪的機會,積極干涉兩國的內政,試圖改變趙國的被動局面。他派趙莊圖謀合縱伐齊以儲存燕國,又採納樂毅的建議,以河東地向齊國交換燕地,激起楚、魏等國對齊的憎恨,最終促成了三國合縱。
3、胡服騎射,軍事改革
趙國東北與東胡相接,北面與匈奴相鄰,西北又與林胡和樓煩接壤。這些遊牧部族經常以騎兵侵擾趙國,破壞趙國的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為加強邊防,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趙雍決定推行軍事改革,命令軍隊採用胡人服飾,改穿短裝,束皮帶,用帶鉤,戴著插有貂尾或鳥羽的武冠,穿皮靴,以便發展騎兵,訓練在馬上射箭的作戰技術。
這一改革遭到了貴族公子成、趙文、趙燕、趙造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是違背傳統的。然而,趙雍卻駁斥了這些謬論,提出“理世不必一道,便國不必法古”,“以古制今者,不達於事之變”。他以身作則,親自穿著胡服上朝,並說服了反對者。最終,趙國在攻取原陽後,將其改為“騎邑”,專門用來訓練騎兵。
胡服騎射的改革不僅提高了趙軍的戰鬥力,還促進了趙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交流。趙國藉此機會攻取了大片胡地,收編了林胡和樓煩的騎兵,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大為增強。
4、北向開疆,攻滅中山
中山國位於趙國的中央地帶,阻隔了趙國四個重鎮代郡、邯鄲、上黨郡與舊都晉陽之間的交通。為消除這一隱患,趙雍決定攻滅中山國。他先後在鄰近中山的鄗、安平築城設郡防守,並在邯鄲東北部新建叢臺以瞭望齊與中山之境。
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